□ 呂曉磊
炎炎夏日,大中小學生們進入快樂而充實的“暑假模式”,親水消暑成為許多人的首選活動。然而,在這份清涼與歡樂背后,卻隱藏著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5.9萬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90%以上。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背后,是數以萬計破碎的家庭與驟然終止的生命。
親水是孩子的天性,但如何在這天性之上構筑牢固的安全防線,已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社會課題。親水之樂不可剝奪,生命之堤更不可潰決,防溺水不能只靠提醒,必須筑牢“人防+物防+技防”的安全堤壩,讓悲劇不再重演。
“人防”是關鍵。家庭是防溺水的第一道防線,卻往往成為最薄弱的環節。許多家長存在“孩子就在附近玩水,很安全”的認知誤區,殊不知溺水往往發生在家長短暫分神的瞬間。孩子好奇心強,對危險認知不足,僅靠叮囑遠遠不夠。家長必須做到有效看護,應當為孩子選擇有專業救生員的游泳場所,配備合格的救生設備,并保持不間斷的視線接觸。同時,學校和社會應加強防溺水教育,讓孩子真正懂得“野游危險、生命無價”。只有家長、學校、社會共同織密監護網,才能減少因疏忽導致的悲劇。
“物防”是基礎。不少溺水事故發生在無圍擋、無警示的水域,如水庫、河溝、池塘等。一些地方僅在岸邊立一塊“禁止游泳”的牌子,卻并無實際隔離措施,難以阻止冒險者下水。與其事后追責,不如提前設防,實實在在的防護措施,永遠比空洞的口號更有用。
“技防”是補充。如今,智能手環、定位設備等科技產品可實時監測孩子的位置和活動狀態,一些地方還試點利用無人機巡查重點水域,發現險情可及時干預。技術雖不能完全替代人工監護,但能提供多一層保障。
防溺水不是老生常談,而是必須時刻緊繃的安全弦,“防溺水”安全網扎得越牢越好。與其在事故發生之后痛心疾首,不如提前筑牢防護網——家長盯緊、設施攔緊、技術預警,多方合力,才能讓孩子們安全享受親水之樂。
2025-07-04 14:50:15
2025-07-04 14:49:50
2025-07-04 14:47:0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