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莎莎
7月12日晚,第三屆啤酒節暨聊城夜宴嘉年華現場,英歌舞的表演引來眾多游人駐足觀看,再掀狂歡熱潮。啤酒節、英歌舞,看似混搭,其實有以下啟示:在當今消費升級背景下,文化的流動性正成為激活區域經濟的新動能。這場“南舞北跳”的盛況,不僅展現了非遺的強大生命力,更演繹了一出現代版“文化走親”的經濟好戲。
英歌舞是我國潮汕地區的傳統舞蹈,已有300多年歷史。融舞蹈、南拳套路、戲曲表演于一體,英歌舞剛勁雄渾、粗獷豪邁,表演場面氣勢恢宏、陣勢多樣、套路多變,有祈愿平安、送福添彩的寓意。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英歌舞的傳承面臨挑戰。年輕一代對傳統藝術的興趣減弱,表演場合也局限于民俗節慶。英歌舞走進啤酒節,是大膽而成功的嘗試。
啤酒節作為節慶活動,主打的是啤酒文化、特色美食、精彩演出、互動體驗的感官盛宴。近年來,各地啤酒節同質化嚴重,缺乏獨特吸引力。如何讓啤酒節既保留狂歡屬性,又具備千滋百味的文化深度?聊城的這次嘗試給出了答案——讓非遺成為節慶的靈魂。
英歌舞的加入,豐富了啤酒節的內容,掀起一波沉浸式體驗的消費熱潮,讓市民在暢飲啤酒的同時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這種“文化+節慶”的模式,既滿足了消費者對休閑娛樂的需求,又潛移默化地傳播了非遺,一舉兩得。
英歌舞與啤酒節的結合,看似跨界,實則有著內在的邏輯。一是,二者都具有狂歡屬性。英歌舞的熱烈奔放與啤酒節的自由歡快相得益彰,共同營造出熱烈的氛圍。二是,這種融合符合大眾審美。英歌舞的陽剛之美、節奏感與現代街舞、搖滾樂有異曲同工之妙,容易引發觀眾共鳴。
每一座城有每一座城的風情,每一杯酒有每一杯酒的新鮮。連日來,在聊城鐵塔商圈,主辦方現場設置主、副雙舞臺,以不同風格的演藝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而英歌舞的加入,與聊城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交融在一起,攢出一個魅力四射的“水城消暑局”。
傳統文化需要創新表達,節慶活動需要文化賦能。英歌舞與啤酒節的邂逅,是一次傳統與現代的美麗相遇。這讓我們看到,聊城啤酒節以獨特的包容性、多樣性、文化性和全民參與性,使IP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創新的活力,賦予了城市生活獨特的體驗和情感共鳴。
上個周末,聊城市民的朋友圈被英歌舞和啤酒節刷屏,更有市民在評論區詢問演出時間,計劃前去體驗。當啤酒節成流量引擎、英歌舞成熱榜話題,這場因酒而歡的感官盛宴,衍變為別具一格的特色節慶,注定會持續釋放城市經濟的消費潛力。
2025-07-15 10:02:39
2025-07-15 10:02:03
2025-07-15 10:01:08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