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穎
眼下雖然還未入伏,但多地氣溫已屢創新高。從熱射病頻發的悲劇,到戶外勞動者的健康壓力,再到對生產生活秩序的沖擊,高溫“烤”驗的背后,是對社會治理能力、企業責任擔當與公眾安全意識的考驗,唯有合力織密防護網,才能交上一份合格的“烤”卷。
應對高溫,政府主導的制度保障是第一道防線。面對持續高溫天氣帶來的安全風險,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正積極采取措施:國家疾控局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河南推行彈性工作制,山東省專題部署高溫防范工作,強調“健全應急預案、落實防范措施”,將高溫納入社會風險管理體系,用制度明確各方責任,讓防控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企業擔當是高溫防護的關鍵環節。在這場健康保衛戰中,戶外勞動者面臨著不少難題。破解這一困局,企業不能將高溫視作“個體耐受度問題”,而應主動落實主體責任。比如,用人單位配備降溫設備、采取彈性辦公、40℃以上暫停環衛作業等等,這些舉措既能保障勞動者權益,也守住了安全生產底線。我們呼喚更多這樣的“硬杠桿”,期待更有力的約束和引導,為戶外工作者“遮陽”,為城市“降溫”。
社會協同是高溫防護的重要補充。高溫下的清涼,既需要制度的“剛性支撐”,也需要人文的“柔性關懷”。遍布城市的“愛心驛站”、商戶提供的綠豆湯、志愿者送上的解暑藥,這些微小的善意匯聚起來,就能形成對抗熱浪的強大力量。公眾認知的提升同樣關鍵,學校普及防暑知識、社區關注老人兒童等敏感群體、媒體加強熱射病科普,社會各方齊發力,就能將應對高溫的防護網織得更加嚴密。
個體防護是最后一道關卡。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對戶外工作者而言,及時補水、避開高溫時段、出現不適立即停止作業,是自我保護的有效措施。對每個人來說,減少高溫時段外出、關注老弱群體需求,也是社會責任的體現。正如專家提醒,熱射病的致命性往往源于僥幸心理,唯有將高溫當災害的意識刻入心中,才能避免“小疏忽”釀成“大悲劇”。
高溫“烤”驗面前,沒有旁觀者。當高溫熱浪漸成常態,從政府到企業,從社區到個體,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高度重視起來,提高應對能力,在高溫“烤”驗中守住生命安全的底線,在這場大考中交出高分答卷。
2025-07-16 15:16:42
2025-07-16 15:16:02
2025-07-16 15:09:20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