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专区,欧美大电影免费观看,成人午夜av,麻豆视频在线看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干在一線 干出實績(前沿觀察·挑大梁 看擔當)——山東省黨員干部擔當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  2025-09-16 16:50:32
A+A-
分享

  初秋,齊魯大地天高氣爽,重點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

  今年上半年,山東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萬億元、同比增長5.6%,一批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項目落地,一批結構性增長點破土而出。這背后,是黨員干部在攻堅一線勇挑重擔、真抓實干。

  以過硬作風打硬仗

  東營港,一座“海上浮動碼頭”正在加快推進。這個25萬噸級原油進口泊位建成后,將破解魯北大船無法靠岸的瓶頸,每年節省物流成本超10億元。

  “離岸63公里、投資37億元,沒點狠勁干不下來。”東營港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郭學峰說。為此,當地黨員干部組成項目專班,全員上陣。

  “一進專班,床就搬進了廠里。”“海上浮動碼頭”工程負責人蓋鴻濤常駐海工建造基地,項目進度卡在哪兒,人就盯在哪兒。他和同事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高質量發展,得靠‘真刀真槍’地干。”

  工程推進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是浮筒通過水下軟管與管匯對接,即使是很小的誤差都會影響整體拼裝。今年夏天,一次對接時,潮差變化過快導致設備卡住,作業被迫暫停,問題不解決就會大大拖延進度。專班連夜研判,干部、技術人員和施工隊連軸轉,最終通過調整工序、優化作業方案,把原本可能拖延的工期硬生生“趕”了回來。

  從項目攻堅一線到產業轉型前沿,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山東省黨員干部進企業、下工地、盯進度,沖鋒在前、干在實處。

  “36小時完成120戶、360畝征遷任務,72小時拿下199戶、375畝地清障。”濰坊諸城市引進一個生物醫藥項目,項目落地速度之快讓企業負責人直呼“沒見過這么硬核的團隊”。

  起步就是硬仗,考驗干部作風。

  早晨7點,時任諸城市辛興鎮副鎮長孫志剛拎著面包和礦泉水出現在村民李勇家門口。李勇家在后齊溝村,靠養牛為生。得知項目落地要拆除牛棚,他犯了愁:“牛沒了,日子怎么過?”

  “別急,我們幫你想辦法。”孫志剛細致講解補償細則,又聯系企業為李勇夫婦安排操作工崗位,“進廠上班,收入更穩定。”

  “一戶一策”,拆掉了項目征遷的“心墻”。干部們挨家挨戶走,核算補償標準、調解權屬糾紛,有時候還要翻山越嶺找檔案,確保項目順利落地。

  如今,濰坊市縣兩級注重把改革發展一線、關鍵吃緊崗位作為“檢驗場”,把敢為善為的干部選出來、用起來。諸城市專門組建項目服務機制,12個市直部門、6個保障組聯動推進,常年奔波在項目建設、為民服務的一線,用實際行動換來項目建設加速度。

  讓肯干事的人“挑大梁”

  跑得快,是因為組織撐得住,機制護得牢。

  “不需要外界給壓力,是我自己上了勁。辦不成,我都覺得丟臉。”說這話的,是東營市墾利區資源集團副總經理王晉軍。

  時間撥回2023年。歐盟出臺新規,要求出口電池必須滿足碳足跡要求,還得是“獨立計量、直連輸送”的綠電形式。寧德時代在全國范圍內尋找能支撐“零碳智造”的基地。

  墾利區看準了這個機會。他們把全區海岸線能裝多少風電、鹽堿灘涂能上多少光伏,一筆筆算清楚,編制了零碳產業園規劃。

  2024年9月,碳產業園項目專班成立,相關工作進一步加速推進:發電指標、用地保障、源網荷儲機制……

  最棘手的是電價核算,寧德時代看得細。墾利區干脆組織團隊,替寧德時代復算電價數據。“你們算得比我們還仔細!”這個細節,成了打動寧德時代的重要一環。今年3月15日,項目正式簽約落地。

  干部奮發有為,這背后是東營市把重大項目一線作為干部識別培養主戰場,誰在一線干得好,就在選拔中往前排;誰能頂得上、干得成,就能得到認可、獲得機會。

  7月21日,聊城市重點項目調度平臺上,一條紅色預警信號亮起:某縣業務部門預審意見超時未提交,可能卡住后續手續。

  項目指揮部立即視頻連線,要求限時解決。縣指揮部迅速啟動響應機制,3小時內完成預審,堵點被掃清。

  這是聊城市搭建的“掛圖作戰+全周期協同”系統。2024年以來,聊城市成立重點項目掛圖作戰和要素保障指揮部,選派53名干部集中辦公,全流程動態調度。在項目建設的任何環節,只要出現異常、堵點等情況,系統就會紅色預警。

  事業發展,關鍵在人。聊城市開展“干部執行力提升年”“聚力攻堅突破年”活動。指揮部成立當天,市委組織部同步進駐,對專班成員實行全過程管理、全鏈條考核。

  指揮部成立以來,市縣鄉三級協力攻堅,項目手續集成辦理、壓茬推進,全市重點項目開工率連續兩年排名全省前列,投資進度靠前。

  近年來,山東堅持以實績識人、在一線識人,把干部放到急難險重任務中去錘煉、識別,讓有擔當、肯干事的干部有更多機會“挑大梁”。

  派專業型干部到一線

  跑出專業速度,靠的是對口干部打對口仗。

  “企業的難題,就是我們的考題。”在濰坊市工信局黨組成員冷新法的辦公桌上擺著一本筆記本,扉頁上的這句話醒目又真切。

  “起初,不少企業反映:找不到合作伙伴、不會報政策。我就在想,能不能搭個橋,讓他們少走彎路。”冷新法說。

  這座“橋”,就是濰坊打造的“我為企業找訂單”“我幫企業組主場”活動。由黨委政府牽線搭臺,企業面對面交流、點對點對接,一場場資源撮合會變成了企業之間的“開放日”。

  今年1—7月,濰坊全市已組織找訂單、組主場等活動142場,促成合作金額451億元。“下一步,還要把活動辦到長三角、珠三角,讓濰坊企業擁有更大舞臺。”冷新法說。

  搭平臺,是為了讓企業有更多機會;強筋骨,則要在技改上下功夫。

  “新型技改是企業提質增效的關鍵,也是城市工業升級的突破口。”冷新法介紹,在申報新型技改城市試點時,他牽頭組建專項工作組,聚焦重點行業,篩選出20個具備技術創新性、產業帶動性的重點項目,作為申報的關鍵支撐材料。

  2024年5月,濰坊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制造業新型技改城市試點。冷新法和團隊第一時間會同濰坊市財政局,研究1.5億元中央資金使用方案,制定重點項目管理辦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推進資金精準“滴灌”。

  “雖然在專業領域干了這么多年,但是學習鉆研一刻不敢停下。”冷新法說,“政策怎么落到車間?企業如何吃上技改紅利?這些問題每天都在我腦子里轉。”

  在人崗相適上做“加法”,專業能力就是最好的“硬通貨”。

  聊城臨清市是“軸承之鄉”,2025年3月,臨清市煙店鎮黨委副書記劉其輝在調研一家軸承產業園時,注意到生產車間地面出現下沉。他追著問題查,很快摸清了根源:排水系統不暢。

  廠區和排水出口之間隔著約200米農田,排水管道鋪設遲遲無法推進。劉其輝牽頭召開專題會定方案,反復上門做農戶工作,敲定管道走線,終于在雨季來臨前完成施工。

  從一線施工到項目報批,他像“園區管家”一樣,對流程、需求、堵點都一清二楚。因長期從事商務和電商工作,熟經濟、懂運營,去年劉其輝被提拔為煙店鎮黨委副書記,專門抓園區經濟。

  如今,臨清全市擁有軸承生產制造企業5100余家、個體工商戶1.1萬余家,正向高端制造邁進。

  產業向前邁進,干部也要“跟得上”。臨清市委選派專業型干部扎根一線:熟悉軸承產業,孫豪由潘莊鎮黨委副書記被提拔為唐園鎮鎮長;懂測繪、會統籌,95后干部吳玉龍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被提拔為煙店鎮副鎮長……聊城市實施重點產業項目專題培訓計劃,將課堂搬到項目現場,每年選派800余名干部赴外地學習先進經驗,補足專業短板。

  “推動高質量發展,一支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隊伍是關鍵。”山東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要以嚴管厚愛精準‘滴灌’,以實戰賽場錘煉筋骨,讓‘吃苦者吃香、實干者實惠、有為者有位’的理念在齊魯大地蔚然成風。”

編輯:梁營營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匀市| 绿春县| 抚州市| 华坪县| 绥化市| 大洼县| 阿克陶县| 泌阳县| 镇远县| 洛扎县| 白水县| 秦皇岛市| 汉中市| 古浪县| 罗平县| 双江| 临高县| 施秉县| 秀山| 旬邑县| 潢川县| 秦皇岛市| 安塞县| 嘉义县| 昌宁县| 平凉市| 吉林市| 青田县| 三台县| 凌云县| 临城县| 大新县| 睢宁县| 安义县| 古田县| 蒙山县| 扬中市| 丹寨县| 盘山县| 衡南县|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