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夏旭光
本報通訊員 趙立美 程源
鄉村振興進程中,如何實現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企業發展“三方共贏”?
臨清市以“村企聯建·強村共富”為抓手,將“企業所能”與“鄉村所需”有機結合,通過機制創新盤活資源、搭建平臺、延伸鏈條,以結對共建、資源共享等方式,有效破解村級黨組織“無錢辦事”“有心無力”、有資源不會開發經營,以及農村人才流失與企業招工難并存的難題,推動群眾致富、集體增收、企業增效。這條由“村企聯建”紅紐帶牽引、以“強村共富”金鑰匙開啟的鄉村振興之路,正越走越寬廣。
土地集約:規模經營厚植“家底”
近段時間,聊城市臨供潤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愛華多了一項“愛好”:看玉米苗。“今年不僅小麥大豐收,玉米苗也是長勢喜人。”看著滿地生機的玉米幼苗,陳愛華高興不已,“每天我都得來看看這些苗,哪天不來就感覺少了點什么。”
“土地是農民的根,必須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村企聯建規模化經營比分散種植更能為村集體降本增效。”在康莊鎮大陳村的地頭上,陳愛華道出了規模化經營的關鍵。臨供潤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由臨清市從發種植專業合作社與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于2024年3月共同發起成立,是村企聯建的產物。
“用供銷社直供的摻混肥,配比科學、適合土壤條件,每畝花費節省15元。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錢,積少成多,就是實打實的收益。”大陳村黨支部書記陳壽紅心里有一筆明白賬,如今該村全環節托管320畝,規模化經營讓村集體“家底”厚實起來。
更讓鄉親們安心的是其提供的定制化、訂單式的“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生產托管服務:從播種到收割全程機械化作業每畝僅需925元,包括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農業技術培訓等現代農業服務項目,比散戶作業成本低85元,省心又省錢。
目前,公司已與大陳、康六等22個村集體簽訂服務合同,簽約面積達15970畝,直接帶動村集體增收35.54萬元,幫助3300余戶村民增收41.52萬元,獲評臨清市“村企聯建 強村共富”先進企業榮譽稱號。
公司雙管齊下,重點投向科技研發與產業鏈延伸領域。一方面,與省內農資龍頭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持續優化“中心倉+村級網點”的配送鏈,壓縮農資流通成本5%—10%;另一方面,聯姻山東農業大學共建育種實驗室,研發適應當地水土和氣候的優質品種,科技賦能“沃土生金”。
電商賦能:小屏幕撬動大市場
7月10日,在戴灣鎮溫莊東村,山東碩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電商小院”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正忙著將直播賣出的豆制品、燒雞、白蓮藕等特色農產品分揀、打包,發往全國各地。
“3年多的時間里,企業從年銷售額幾十萬元的小店鋪發展為年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的規上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帶動聯建村集體年均增收超20萬元。”負責人王學良感慨地說。
2024年,公司與溫莊村開展村企聯建,依托“騰籠換鳥”政策盤活27畝閑置廠房,同時利用“萬村共富”項目資金90萬元新建1000平方米標準化電商產業辦公樓,企業投資200萬元,建設冷鏈倉儲區、直播基地、物流分揀中心三大功能區,購置自動化包裝設備,建成16個線上店鋪運營端口。
“我們建立‘企業實訓+定向輸送’機制,開展電商運營、客服管理、物流調度等專題培訓23場,累計培訓村民427人次,擇優錄用25名本地青年組建運營團隊,其中3名村級后備干部成長為園區管理骨干。”王學良介紹,公司創新“保底租金+階梯分成”村企分紅模式,每年支付村集體場地使用費5.4萬元,并按季度銷售額提取相關服務費,為周邊村定向提供包裝、分揀等就業崗位60個,村民月均增收2800元。
在溫莊東村試點成功后,公司聯合溫莊東村、溫莊西村、賈莊村構建了“1個產業園+N個村級電商小院”體系。村集體改造閑置宅院建成標準化直播小院,企業負責產品供應鏈等支撐,收益按比例三方分配。首個電商小院已帶動集體增收6萬元,村民戶均年增收1.2萬元。
勞務協作:精準對接鋪就“薪”路
“這是最新的招聘信息,大家看看有適合自己的嗎?有意向的請與我聯系。”7月2日一早,八岔路鎮路莊村的聯絡員閆玉偉接到八方人力資源公司發布的招聘信息后,第一時間轉發至村級微信群。村民曹桂江對青島膠州手工活廠工作很感興趣,趕緊報名。
“每天工作8小時,保底收入140元,加上計件工資,每個月能拿到5000至8000元。”閆玉偉介紹了薪資待遇,并帶曹桂江去八方人力資源公司了解詳情。最后雙方成功簽訂了用工合同,公司還安排專車將他送到位于青島膠州的工廠。
“在家門口登記,有鎮上和村里做后盾,還能專車送到廠,比過去自己闖蕩省心多了。”曹桂江笑著說。
今年以來,八岔路鎮實施的“黨支部+公司+村集體”村企聯建模式,讓勞務協作成為致富“快車道”。八方人力資源公司與25個村簽訂協議,公司提供用工崗位、技能培訓、人員管理等服務,各村明確1名聯絡員和公司對接,負責摸排適工人員、發布招工信息、匹配合適工種,通過“點對點”送工入企、送崗入村的方式,為企業和求職者搭建便捷高效的對接平臺。今年以來,各村已經精準摸排2301名適工人員,同步發布120余條招聘信息。
農民有錢掙了,村集體也增加了創收渠道,村里通過向公司輸送務工人員,可以獲取1—2元/人/小時不等的服務費,今年上半年,艾寨、萬莊、路莊、后楊墳、國塔頭村先行示范,成功向企業輸送70余名務工人員,實現集體增收12.5萬元。
“我們通過探索建立村企共建議事機制,利用‘圓桌共富會’‘鎮企(村企)懇談會’‘村企工匠學堂’等載體,常態化推進村企共建項目。同時組織企業黨員與農村黨員‘結對子’,推介354名村后備力量、青年黨員駐企學習,推薦182名優秀青年職工駐村參與產業項目,促進人才、技術雙向流動,讓企業動能深度融入鄉村振興。”臨清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李德強點明核心,村企聯建的成功,根子在黨建引領下的機制創新。
從阡陌農田的規模化經營,到電商園區的產銷兩旺,再到勞務專車的精準輸送,臨清市以黨建為“針”,以共贏為“線”,精心編織村企共富網絡。截至目前,臨清市559家企業與549個基層黨組織聯建共建,累計孵化村辦企業40個、合作社132個,帶動村集體增收1500萬元,77.2%的行政村集體收入超過50萬元。
2025-07-21 10:43:59
2025-07-21 10:27:55
2025-07-21 10:25:34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