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潔
本報通訊員 閔慶才 于繼鑌
我市充分發揮特色優勢,扎實推進棉服產業持續增長和綠色轉型,不斷培育壯大全產業鏈,促進上下游企業資源整合與集群發展,加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棉服品牌集群發展,讓“小棉襖”更有顏值、有價值、有產值,進一步擦亮棉服產業聊城品牌,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深秋時節,走進東昌府區侯營鎮云海制衣加工車間,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繁忙景象。自動絎縫機根據版型自動作業,縫紉工們熟練地鎖邊、縫紉,自動釘扣機快捷操作,每一道工序分工明確、井井有條,兩萬多件棉服訂單即將趕制完成,發往四川。企業年產棉服 60余萬件,實現銷售額2000余萬元,不僅銷往河北、江蘇、內蒙、遼寧等省份,還遠銷希臘、日本、韓國等國外市場,目前產品供不應求。
“經過9年的發展,公司實現了由代加工到品牌自營的轉型,帶動周邊村民60余人就業,根據自身條件分配不同工種,絎片縫紉工序一個月可收入6000元左右,70歲以上老人做打包的工作,工資一個月2500元左右。”云海制衣總經理任鳳云告訴記者。接下來,該公司將繼續擴大生產規模,運用好電商平臺拓展銷售渠道,力爭成為中國中老年棉服界的知名品牌。
隨著天氣轉冷,我市棉服加工企業迎來銷售旺季。不少企業將傳統棉服加工產業與互聯網相結合,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創新推出“互聯網+公司+加工戶”模式,提高棉襖加工質效,開創“前店后廠”新發展模式,將實體門店轉到線上,激發棉服產業發展新活力。電商、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已成為服裝銷售的主要模式。目前,二十余家棉服企業通過東昌府區電商產業園銷售,每天的訂單量超5萬單。“我們通過當下比較主流的平臺進行短視頻和直播帶貨,線上銷售棉服,憑借線上的ERP系統把訂單同步給棉服企業,他們會根據訂單量進行加工發貨,根據不同的產品我們也會有3%—4%的提成,實現共贏。”東昌府區電商產業園運營總監王孜介紹。
自2008年以來,我市棉服產業經歷了“個體+作坊”“工廠+店鋪”“品牌+電商”等階段,僅東昌府區侯營鎮就有棉服加工企業100余家,遍布全鎮10個新村社區、60多個網格村,年產量3000萬件以上,年產值超10億元,已發展成為北方最大的秋冬輕質棉服生產基地。今年7月份,侯營鎮傳統服裝特色產業集群被評為“市級特色產業集群”。目前,該鎮6000余人持有縫紉技能培訓合格證,月收入2000—7000元,呈現出規模擴大、效益向好的良性發展態勢,農家院小棉襖闖出了海內外大市場。
記者在11月2日召開的東昌府區棉服產業發展現場會上了解到,侯營鎮持續優化棉服產業布局,整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扶持資金900余萬元,高標準建設侯營棉服加工產業園,12月底可投入使用,并且探索建立“龍頭+衛星工廠”發展模式,引導棉服產業做大做強,加快完善配套服務體系,開設“棉服一件事”特色專窗,探索一體化服務機制,為棉服企業提供法律體檢、招工信息發布、電商平臺聯動、金融服務等全鏈條式服務。
為促進企業發展,我市科學精準進行幫扶,鼓勵引導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拓展銷售渠道,補齊短板弱項,增強發展后勁,進一步引導優勢產業集聚發展,加快提檔升級,以園區推動產業提質增效,以產業助推集體經濟發展。用足用好電商直播平臺,推動棉服加工業與電商產業園協同發展,促進上下游企業資源整合。不斷培育壯大全產業鏈,加快制定棉服產業發展規劃,搶抓“山東手造”等發展機遇,加強金融支持力度,推進設計平臺建設,重點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大力提升產業附加值和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擦亮棉服產業聊城品牌。
2025-09-09 15:15:41
2025-09-09 11:30:52
2025-09-09 11:29:44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