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目倫
本報通訊員 朱紅光
7月21日,在臨清市新華路街道青城小區的一個樓道間,83歲的李桂芳老人握著嶄新的電梯卡,激動地說:“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坐電梯上下樓!”這個建于2006年的老小區,曾因“上下樓難”困住很多老年居民的腳步。如今,8部銀灰色的電梯悄然改寫著小區居民的生活。
“張嬸,您對裝電梯有啥想法?資金分攤問題,您有什么意見?”2024年深秋的一個傍晚,新華路街道古樓社區網格員唐麗麗揣著厚厚的筆記本,敲開了青城小區3號樓2單元的門。照此做法,社區聯合物業、業委會成員挨家挨戶溝通,用了28天。最終,180多條意見建議匯成一本“民意賬本”。
小區廣場上,電梯加裝工程師舉著模型耐心講解:“大家看,這種電梯采用輕量化設計,不會影響房屋結構安全……”62歲的退休教師周青提出疑問:“這電梯能用多久?后續維修怎么辦?”工程師立即拿出詳細的技術參數,一一解答。社區還制作了“電梯加裝十問十答”漫畫手冊,在公告欄張貼色彩鮮艷的海報,在微信群推送生動有趣的短視頻。“以前總覺得裝電梯是件麻煩事,現在心里透亮多了!”居民溫玲笑著說。
費用分攤是加裝電梯的“攔路虎”。在“有事來聊”協商會上,各方代表圍坐一堂。“頂樓受益最大,應該多攤點!”“我們低樓層用得少,出太多不合理!”面對分歧,新華路街道辦事處有關負責人說:“咱們都是一個小區的鄰居,有事好商量。我們參考了其他小區的經驗,制定了階梯式分攤方案。”經過7輪協商,最終確定了“頂樓多攤、低樓少攤”的方案。同時,通過企業讓利、個人承擔及物業墊資等方式,成功解決了資金缺口問題。
“王師傅,這個管線走位再調整一下,別影響居民出行。”社區主任王偉拿著圖紙,仔細叮囑施工負責人。為了確保工程順利推進,社區建立了“雙周例會”制度,邀請施工方、居民代表、物業等共同參與,及時協調解決問題。由熱心業主和黨員志愿者組成的居民監督小組,認真檢查每一個環節。“電梯安全事關大家的生命,我們必須把好質量關!”監督小組成員盧振峰說。
今年3月份,原本6個月的電梯加裝工期提前20天完成。
如今,走進青城小區,嶄新的電梯平穩運行,受到居民好評。
2025-07-24 10:28:45
2025-07-24 10:28:15
2025-07-24 10:14:20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