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十四五’發展看聊城”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城市品質提升”專場。會上,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延星介紹有關情況。

建造“好房子”,讓居住更舒心。我市編制了聊城“好房子”建設導則,除落實國家要求,還加入了新建住宅將層高由2.8米提高至3米以上、家家預留充電樁安裝條件等更多貼近百姓生活的細節。嚴格落實“6633”要求,也就是“六不、六防、三省、三要”:“六不”就是“不霉、不堵、不漏、不吵、不裂、不臭”,“六防”就是“防火、防災、防電、防盜、防撞、防摔”,“三省”就是“省心、省地、省錢”,“三要”就是“要健康、要實用、要關懷”。我市出臺了調整新建住宅工程質量保修期的指導意見,比如將屋面防水等關鍵部位保修期從5年延長至10年,讓業主住得更安心、更有保障。在城里建“好房子”的同時,也要在農村建“好房子”。推廣了農村自建房“點菜單”系統,目前已有2000余戶群眾通過“點菜單”建房,住上了滿意的新居。
建設“好小區”,讓家園更溫馨。“紅色物業”深入人心,347家物業企業建立了黨組織,18家物業企業選派了黨建指導員。2097個小區組建了業主委員會,6700余名黨員業主和業主志愿者,主動站出來參與小區事務,真正實現了“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智慧物業”平臺已在主城四區試點應用,業主參與小區事務表決,動動手指就能完成投票。此外,還在小區試點測試了“隨手拍”功能,小區的事實現了“有人管”和“及時辦”。“十四五”以來,全市改造了734個老舊小區,惠及6萬多戶家庭;既有住宅加裝電梯142部,讓1644戶居民告別“上樓難”;增設電動自行車充電端口23萬個,配建比達到1:3.6。
塑造“好社區”,讓生活更美好。“十四五”期間,我市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十大工程”,通過“微改造”實現“精提升”。目前,已建設5處嵌入式社區服務綜合體;新增綠地630公頃,相當于多了900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新建48處綜合公園,新建改建了297個口袋公園,讓群眾可以“推窗見綠、出門入園”。同時,激勵社會資本投入古城活化,推動古城從“靜態保護”走向“活力運營”。
營造“好城區”,讓城市更宜居。圍繞“水網體系功能提升”“文化遺產傳承活化”“居住片區和美宜居”等六個專項領域,全市著力打通“城市體檢—專項規劃—片區策劃—更新改造”的全流程治理,真正讓城市實現內涵式發展。“十四五”以來,完成了東昌路、柳園南路等城市主干道的建設改造,全市新增道路600余公里,新建改建興華路、黑龍江路等44座橋梁,一批關鍵節點陸續打通,城市路網結構更趨完善。“十四五”以來,累計改造雨污合流管網600多公里,新增排水管網1100多公里,建成海綿城市134平方公里,黑臭水體實現“長制久清”,城市韌性全面增強。
文/記者 于新新 圖/馬新濤
2025-10-24 15:47:20
2025-10-24 15:46:00
2025-10-24 15:27:52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