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专区,欧美大电影免费观看,成人午夜av,麻豆视频在线看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一見·總書記黔滇之行,一條主線貫穿其中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5-03-21 21:29:41
A+A-
分享

  “謀劃好‘十四五’時期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這是5年多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提出的明確要求。

  倏忽之間,已經來到“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全國兩會后第一次國內考察,總書記來到貴州和云南,深入了解當地少數民族群眾的生產生活。

  細致的問答里,透辟的要求中,兩個聚焦點躍然浮現,蘊含其中的是對“國之大者”的了然于胸,對民族未來的深遠思量。

  第一個聚焦點,關乎夯實民族團結的根本。

  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占64%;14億多總人口中,少數民族有1億多……國情里有任務單,做好民族工作頭緒萬千。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被明確為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

  總書記的第一個考察點是貴州黎平縣肇興侗寨。這里有傳唱千年的侗族大歌、民族特色濃郁的吊腳樓,也有浸潤儒家底蘊的“仁義禮智信”鼓樓。

  在云南,總書記來到麗江古城內的木氏土司府衙署。中原樓閣的富麗古樸,江南園林的玲瓏精致,納西族、白族、藏族等建筑風格,在這里融為一體。府內議事廳門楣上懸掛的三塊大匾,均是“誠心報國”字樣。

  一部中國史,正是廣土巨族整合為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交流交融史。各民族共同開拓祖國的遼闊疆域,共同締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書寫輝煌的中國歷史,共同創造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客觀存在的民族實體,不是西方民族學說所謂的“想象的共同體”。

  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疾炱陂g,總書記就加強民族文化遺產保護提出明確要求,著眼的不只是記住歷史、留下鄉愁,更是為了筑牢民族認同的精神基座。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近年來,循著總書記的指引,一系列關乎民族團結根基的文化建設不斷推進:編纂《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編纂中華民族通史,在增強對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推動各民族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進一步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在云南,總書記再次強調,“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五十六個民族一家親,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中國式現代化行進到了關鍵一程,夯實民族團結根基必須久久為功。“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制度機制,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寫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的這一部署,關系國家長治久安,關系民族千秋大計。

  第二個聚焦點,是各族群眾要一起過上好日子。

  從黔嶺云霧深處推開千年山門,肇興侗寨在時代的春風中蘇醒為文旅地標。今日侗鄉,織、染、繡特色產業發展紅紅火火,洗盡滄桑的古寨向遠道而來的游客展現獨特魅力。

  “從你們的講述、你們的神情可以看出,村寨這些年欣欣向榮。”同侗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圍坐在火塘邊,習近平總書記說,“現在旅游是一個很大的產業,鄉村旅游如火如荼,民族地區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顯它的光彩。”

  云南考察期間,總書記調研麗江花卉產業發展,了解麗江古城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情況,祝愿麗江人民的生活如同納西族的“和”姓一樣,幸福安康、和和美美。如何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是總書記思慮所系。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總書記時時牽掛在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從全國來看,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最艱巨的任務在一些邊疆民族地區”……牽掛里有信念決心,也有對國情的準確把握。

  直面困難,咬定目標;精準落子,破局突圍。當初,脫貧攻堅戰是這么走過來的,民族地區312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偉大成就彪炳史冊。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中華民族大家庭還是要循著這條路篤定前行。

  30多年前,習近平同志在《擺脫貧困》中記錄下對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問題的思考:“閩東畬族地區應從長遠利益出發,做到外力扶持與內力,即自身生產力的提高緊密結合。”

  今天,擘畫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總書記既重視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發揮制度優勢,又諄諄叮囑“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從當年的一線實踐者,到如今的全局擘畫者,推動發展的方法論思考步步走深。讓各族群眾一起過上好日子,離不開產業發展,因地制宜是關鍵。各展其長,做好特色文章,才能盤活發展資源,激發內生動力。

  推動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其意義不僅僅體現在發展維度??倳浀倪@番話值得反復研讀:“要正確把握物質和精神的關系,要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

  黔滇之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貫穿其中。

  從歷史深處走來,向著偉大夢想前進。“五十六個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華民族共同體,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我們共同奮斗,一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編輯:王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山县| 宣汉县| 南通市| 旌德县| 胶南市| 台湾省| 驻马店市| 新晃| 闽清县| 慈溪市| 武安市| 泾源县| 台北县| 普兰店市| 边坝县| 若尔盖县| 郯城县| 正蓝旗| 久治县| 南丰县| 吴旗县| 游戏| 万载县| 靖宇县| 怀来县| 上杭县| 镇原县| 恭城| 来宾市| 景德镇市| 双峰县| 都昌县| 婺源县| 兰州市| 陇川县| 安泽县| 青海省| 泽州县| 卢氏县| 邢台市| 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