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专区,欧美大电影免费观看,成人午夜av,麻豆视频在线看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第一觀察|從總書記云貴行看增進民族團結的三個著力點

來源:新華社  2025-03-22 12:10:43
A+A-
分享

  全國兩會閉幕不到一周,3月17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貴州、云南兩個多民族省份考察,走進侗族村寨、花卉產業園、麗江古城等地,與干部群眾圍繞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等,集眾智、謀發展、話未來。

  深入民族地區考察,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視,體現了他心系民族地區繁榮發展和少數民族群眾安危冷暖的人民情懷,更體現了他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聚合力的深謀遠慮。結合歷史與現實,我們可以從此次考察看增進民族團結的三個著力點。

  (一)以改革發展夯實民族團結之基

  在貴州“侗鄉第一寨”肇興侗寨,和大家圍坐共話鄉村振興;在云南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希望“美麗產業”成為造福群眾的“幸福產業”……民族地區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心頭。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總是強調“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有何深意?意味著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大家都要過上好日子,一個不落。

  這些年,在黨中央一系列政策部署下,各族群眾團結一心、守望相助,420個位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28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我國少數民族面貌、民族地區面貌、民族關系面貌、中華民族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

  17日,在肇興侗寨,習近平總書記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圍坐一起,大家爭相向總書記講述近年來村寨發生的可喜變化,這一幕正是“歷史性巨變”的生動縮影。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在發展巨變中,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就在眼前、在身邊,大家感到日子有奔頭、前路有希望,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自然得到增強。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正確把握物質和精神的關系,要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

  在兩省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都強調“高質量發展”,并結合資源稟賦、立足當地實際,分別為兩省指明了未來發展重點和方向,這對全國特別是民族地區發展都具有啟示意義。

  新征程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步伐,扎實推進各民族共同富裕,促進各地區在經濟上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融為一體,各族群眾的心將走得更近、貼得更緊,為進一步增進民族團結夯實基礎。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

  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麗江古城,察看古城內木氏土司府衙署主要建筑,參觀納西族東巴文化研究成果展示時強調,“引導各族群眾自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時間回到11年前,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此后,從考察調研到召開會議,再到指示批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闡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大原創性論斷,并將其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全面部署、持續推進。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就是希望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奮斗、勠力同心,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進。

  在2024年舉行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推動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新形勢下,只有多措并舉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越鑄越牢,才能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自覺認同,構建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固思想長城,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

  (三)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

  “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要保護利用好木府這樣的重要文化地標,保護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肇興侗寨到麗江古城,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保護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這讓人不禁想起,在2021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以“主干”“枝葉”為喻,闡述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間的關系——

  “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

  這樣的特點使我國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兼收并蓄,形成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格局,也成為各民族團結融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

  著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各族群眾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更加牢不可破,才能夠更加從容自信地面對民族復興道路上所面臨的疾風驟雨甚至驚濤駭浪。

  回首過往,各族群眾團結奮斗創造了彪炳史冊的偉大成就;面向未來,也要依靠各族群眾團結奮斗續寫新的輝煌。

  各族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聚起各民族大團結的磅礴合力,這樣的中華民族一定無往不勝,這樣的未來一定光明可期。

  策劃:李銀、趙新兵、張曉松

  主筆:范思翔、吉哲鵬、蔣成

  視覺:金小茜、高松齡

  新華社國內部、云南分社、貴州分社聯合制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編輯:李明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水县| 皮山县| 平湖市| 宕昌县| 芒康县| 周宁县| 抚顺县| 天津市| 连城县| 松江区| 清远市| 秦皇岛市| 涡阳县| 罗平县| 板桥市| 互助| 比如县| 民丰县| 遵化市| 务川| 三河市| 锡林郭勒盟| 阿荣旗| 奉新县| 无锡市| 博乐市| 海门市| 稻城县| 大城县| 邛崃市| 浠水县| 漳浦县| 房山区| 独山县| 苍南县| 涿鹿县| 绥中县| 漳平市| 阳泉市| 额尔古纳市| 大渡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