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洛陽市考察了龍門石窟,了解當地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情況。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上,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后,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北宋等朝代,前后營造時間長達400余年,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龍門石窟現存大小編號窟龕2345個、各類造像近11萬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受長期自然侵蝕和歷史人為破壞影響,龍門石窟一度殘損嚴重。新中國成立后,龍門石窟開始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1961年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領略千年石窟藝術之美
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