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在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讀懂政府工作報告”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生態資源專場(一)上,市林業發展中心主任郭喜軍介紹,近年來,我市融合推進竹生態、竹景觀、竹產業協同發展,推進打造“冬有常綠、遍地有竹”的特色景觀,增添了“水竹雙清,鳳鳴在竹”的文化底蘊,激發了“南北合作,南藝北傳”的以竹代塑產業新空間,推動我市加快建設“南竹北移”示范城市。
技術創新,探索竹生態修復模式。加強科研攻關,推動開展竹子引種技術創新,通過引種栽培抗寒性試驗、保溫防寒、補水防旱、施肥改良土壤和抗旱等試驗,培育馴化出耐鹽堿竹子70余個品種,并建設2處楊竹混交試驗林,面積130畝,成功探索出鹽堿地竹林生態修復和竹木混交森林質量提升模式,為生態保護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撐。目前,全市竹子種植面積超2000畝,成為北方地區引種栽培竹子品種最多的城市之一。
凝心聚力,確立聊城“南竹北移”中心地位。我市積極與中國林學會、國際竹藤組織、竹子分會和竹子領域的高校、名企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產學研合作,連續三年成功舉辦全國“南竹北移”會議,全國竹子領域頂尖的高校、企業技術專家參加會議,凝聚人才優勢促發展。在2023年會議中,中國南竹北移展示館正式落戶我市,并在我市設立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南竹北移服務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與山東省林草種質資源中心、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共同簽訂了《“南竹北移”竹子種質資源庫合作共建框架協議》,共同推進我市竹子種質資源庫以及“南竹北移”種苗繁育和技術轉移中心建設。
科學運用,扮靚“兩河明珠”。我市在東昌湖風景區、鳳凰苑植物園、姜堤樂園等景區全力打造獨特的竹林景觀,在黃河沿岸、黃河故道國有林場栽培300余畝竹林,在運河沿線規劃設計“兩城七鎮”竹園建設,以竹扮靚“兩河明珠”。
融合發展,激發竹產業發展紅利。積極推進“南竹北移”和“以竹代塑”融合發展,2023年組織舉辦了黃河流域首屆“以竹代塑”竹產品展示會,率先在全省落實“以竹代塑”倡議,24家竹企業參展,展品達5000余件。組織召開竹產品企業對接座談會,為南北方竹產業交流合作搭建了合作平臺,有力推動了“南竹北移”事業發展。
文/記者 林晨 圖/馬新濤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