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鄒輝 通訊員 陳曉莉)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市市場監管局發布我市2023年消費投訴舉報熱點,提醒廣大消費者一定要科學消費、理性消費。據介紹,2023年,我市市場監管系統共接收各類咨詢、投訴、舉報99303件,同比增長14%。全年訴求辦結率達99.94%,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828.8萬元。
食品類投訴12549件,占商品類投訴量的25.31%。投訴熱點主要反映的是食品過期、變質,預包裝食品標簽,網購食品售后服務等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食品生產和流通環節。產品質量類投訴7824件,占商品類投訴量的15.78%。其中,投訴量增長較大的是家居用品、兒童用品、服裝、鞋帽等品種,全年投訴量1982件,占產品質量類投訴量的25.33%。價格類投訴2776件,占商品類投訴量的5.60%。主要涉及停車收費、教育收費、物業收費、住宿餐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方面,主要表現為超標準收費、違反明碼標價規定、對明令取消的項目繼續收費等情況。
隨著消費新模式和新業態的發展,商品的售后服務需求發生很大變化,因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涉嫌變相推諉應承擔的售后服務責任,導致投訴量上漲較快。2023年,我市售后服務類投訴9858件,占服務類投訴量的66.92%。餐飲與住宿服務投訴一直是服務類投訴較為集中的領域之一,商家服務態度惡劣的投訴和消費糾紛最為突出。其中,餐飲和住宿服務類投訴1968件,占服務類投訴量的13.36%。此外,教育、培訓服務類投訴994件,占服務類投訴量的6.74%。消費者投訴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培訓機構不按照合同(協議)規定履行義務,不能及時退費,培訓機構宣傳承諾履行不到位,教育培訓機構關門停業、拒不退費等方面。
2023年,我市市場監管系統共接收舉報22019件,同比增長73%。廣告違法的舉報3469件,占舉報總量的15.75%。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認知能力弱、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的特點,通過各種虛假宣傳、欺騙和誘導消費等方式騙取老年人和未成年人錢財的情況頻發。食品安全類的舉報1358件,占舉報總量的4.80%。主要表現為:經營者以次充好,摻雜摻假,甚至售賣過期、霉變食品等;夸大宣傳,食品類產品宣傳中宣傳藥品功效等;食品質量不合格,造成腹瀉、食物中毒等問題;標簽不符合規定,產品成分表數據標識錯誤。侵犯消費者權益類舉報958件,占舉報總量的4.35%。一些經營者通過網絡算法和新技術設套牟利。網絡平臺設置自動續費陷阱,運用算法對不同消費習慣群體實施“價格歧視”、利用大數據“殺熟”,格式條款中的各類不公平內容,冗長復雜、晦澀難懂、暗藏陷阱,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隨著線上消費渠道從傳統電商平臺向短視頻、社區團購、社交平臺的不斷擴展,2023年,我市網絡消費投訴舉報增長明顯,被訴主體呈現多元化的特征。據統計,線上購物平臺、直播購物平臺、電視購物類全年投訴舉報10265件。同比增長較快的方面有食品安全、不正當競爭、售后服務等;投訴舉報較為集中的商品有食品、家居用品、化妝品等。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