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新質生產力強勁脈動
——茌平區高質量發展一線見聞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進入新發展階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搶抓機遇、占領產業制高點的必然要求。
春日暖陽,照耀茌山平陸,帶給這座千年古城新的生機與活力。第13次入圍全國百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接近90%、新增企業“科技副總”6人……歷數2023年茌平區高質量發展成就,與創新、質優、人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高端定制鋁合金輪轂暢銷海外、“三廢”之上果香魚躍、外貿人才搶灘海外市場……一幅幅圖景更是讓人由衷贊嘆。如今,集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新一輪魯西崛起、濟南都市圈等戰略機遇于一體的茌平區,觸摸著新質生產力的強勁脈動,凝聚起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科技創新 激活高質量發展第一動力
4月12日,山東駿程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熱火朝天,企業正開足馬力全力趕制一批出口美國的高端定制鋁合金輪轂訂單。
“僅1月份我們就收到了6萬余只輪轂的預訂單,訂單額5000余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現在訂單更是處于飽和狀態。”駿程科技技術研發部部長李洪光介紹。
駿程科技緣何訂單爆滿?“我們研發的產品通過了全球最嚴苛的德國LBF試驗,獲得了LBF雙軸疲勞認證,可以直供世界頂級主機廠——戴姆勒奔馳,向全球客戶證明了公司的創新能力和發展實力。”李洪光說。
駿程科技始終以提升產品設計開發能力為宗旨,先后與山東大學、北京郵電大學達成了合作。駿程科技總經理孫譜說:“企業要發展,研發是關鍵,接下來我們計劃投資2000萬元新建實驗室,購置精密檢驗儀器、深化校企合作、吸引高端人才、提升研發水平、提高產品競爭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方面要加強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另一方面要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
“我們不斷加大科研資金投入,讓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變成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茌平區科技局局長赫明書介紹,2023年,茌平區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20.19億元,增幅15.1%,間接帶動GDP增速3%左右,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及市級以上科研平臺數量增幅均居全市前列。
赫明書告訴記者,2024年茌平區完成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填報數據22億元以上,今年將重點做好科技企業培育擴容、創新平臺體系構建、創新發展環境優化等工作,科學布局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綠色低碳 厚植高質量發展最美底色
如果用一種顏色描繪茌平,那一定是綠色。
樂平鋪鎮小劉村100多畝的連體玻璃大棚里,一顆顆草莓如珠簾般在整齊排列的懸空銀槽里順垂而下,與白花、綠藤組成壯觀的“草莓天瀑”……身旁溫度計顯示:26℃。
“為啥棚內溫度這么高?”記者不解。
“這不是高,是恒溫,因為我們有‘神器’。”小劉村黨支部書記張玉兵賣起了關子。帶著疑惑,記者跟隨張玉兵來到大棚東北角,只見一個包含各種管道、閥門、儀器的換熱站矗立眼前,進出兩端的水溫表各異:一個60℃,另一個45℃。
張玉兵告訴記者:“換熱站用的是工業余熱。通過4.18公里管道連接聊城信源集團的熱電廠,引來60℃左右冷卻水,再將熱量輸送到大棚,而后回流,一進一出,產生15℃左右的溫差,意味著每小時能輸送180GJ熱量。”
“余熱供暖,企業最看重‘減碳賬’。”信源集團熱電廠廠長張建信說,“180GJ熱量,得燒6.2噸煤,一天節煤148.8噸,3個月就是1.3萬噸、累計減排2.6萬多噸二氧化碳,拿到碳市場能換大錢哩!”
如今,在小劉村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草莓、櫻桃種植及鱸魚養殖中,工業中廢棄的二氧化碳、余熱、粉煤灰……變成了農業的養料或原料。
不僅如此,在茌平經濟開發區信發工業園,四大產業鏈網形成一個統一循環網絡,上一家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變成下一家企業生產所需的能源,實現資源、能源綜合利用最大化。在園區,一顆石子就循環6次:利用石灰石生產石灰,石灰生產電石,電石生產聚氯乙烯,聚氯乙烯生產工序產生的電石泥替代石灰生產氧化鋁,同時用于燃煤電廠、電解鋁廠等企業脫硫,脫硫產生的脫硫石膏用于生產石膏粉,石膏粉又可以生產石膏板等建筑材料。
從單個企業到工業園區,從偏遠鄉村到繁華城區,經濟與環境的雙贏,在茌平開花結果。
“發展新質生產力,載體是產業。”茌平區工信局局長張金濤表示,茌平區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瞄準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向“新”轉型,著力延鏈補鏈強鏈,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打造高效生態綠色產業集群,茌平,厚植高質量發展最美底色。
枝繁巢暖 用活高質量發展第一資源
“我們有5類1000多款產品,每類都有爆款,比如這款布藝收納盒,海外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山東泊西集團總經理劉先麗告訴記者。
劉先麗是茌平區2016年引進的外貿人才,早年在青島從事跨境電商行業,在美國洛杉磯擁有獨立海外倉,享受外貿企業和優秀人才的雙重利好政策,先后在洪官屯鎮成立山東俏月亮工藝品有限公司、山東泊西實業集團,并與國際商業巨頭亞馬遜合作,將“山東手造”文創產品推向海外。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最具決定性的力量。
茌平區發揮信發集團、華魯制藥博士后工作站作用,促進30余名科研人才帶項目、帶技術、帶團隊“落戶”,累計有130余名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與該區建立合作關系。此外, 1000余名碩士以上學歷人才正活躍在茌平企業研發一線,助力科技成果轉化。
枝繁巢暖才能有鳳來棲。茌平區與山東農業大學共建現代設施農業產業研究院,信發集團每年提供1.5億元人才基金,用于支持研究院的人才培養和平臺建設,打造高端實驗室、人工氣候室等科創平臺。此外,茌平區做好人才政策服務“繡花功夫”,高標準籌建100套人才住房,高效落實人才子女入學、配偶隨遷等相關政策,為人才心無旁騖干事創業創造了良好條件。
完善工作機制保障、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強收入分配激勵……用好人才這個第一資源,茌平區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觸摸新質生產力強勁脈動,這篇凝“新”聚力的大文章在茌平筆下掀開一頁,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文/圖 記者 王軍豪 通訊員 彭月勇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