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呂曉磊
基層宣講是打通黨的創新理論傳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讓黨的創新理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聊城市社科聯四級調研員史曉玲有自己的辦法。她積極探索“宣講+”新模式,打造宣講品牌、成立宣講隊伍,精心設計符合群眾“口味”的宣講課程。
打造品牌,推動黨的理論落地生根
2021年,史曉玲負責組建聊城首支社科理論界宣講服務隊,傾力打造“習語‘聊’亮”大眾化普及品牌。服務隊成員由市社科聯主席團成員和“羨林學者培育工程”入選專家組成,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訂單式、嵌入式、分眾化宣講宣傳活動。
2021年,史曉玲組織開展的“習語‘聊’亮”社科普及品牌項目獲評全省社科普及優秀案例;主持的《“習語‘聊’亮”社科普及志愿服務項目》獲評2022年度山東省新時代文明實踐社科普及“五為”志愿服務優秀重點項目;2023年,聊城市社科理論界宣講服務隊獲評“全市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相關做法被中宣部推介,并被《光明日報》《山東社科界》等報道。
深學篤行,拓展黨的理論傳播研究
如何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傳遍魯西大地、潤澤人心?“理論宣傳要與時俱進,我們也要爭做學習型、研究型的理論宣傳員,當好新思想的‘播種機’。”史曉玲說。
工作中,史曉玲發揮自身專長,積極投身理論研究,深入挖掘黨史中的宣傳經驗,探索新時代的宣傳路徑,撰寫了《抗戰時期中共在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媒體形象塑造》《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涵詮釋與路徑選擇》等論文30余篇,部分成果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摘編,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活動,向更多人講好聊城故事。
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期間,史曉玲通過長期蹲點、走訪調研發現了大量現實問題,撰寫了研究報告《鄉村振興背景下脫貧村莊發展的困境與對策》,真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基于對文化“兩創”的調研與思考,撰寫的《關于聊城市理解和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調研報告》獲評省社科聯系統“微調研”活動優秀調研報告第一名。
持之以恒宣傳闡釋黨的創新理論,史曉玲被授予“全國社科工作先進個人”“山東省社科普及先進個人”“水城最美職工”等稱號。
創新模式,讓理論宣講“走新”更“入心”
“理論宣講要接地氣、精準供給,才能讓不同群體都能達到思想共鳴、情感認同。”史曉玲說。
2018年底,史曉玲組織創建的聊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社科普及志愿服務隊,深入一線,緊密結合受眾群體實際,主動設置議題,策劃宣講專題,截至目前,開展志愿服務活動900余場次,打通用創新理論、社科知識服務農村、社區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并策劃首屆社科普及與應用優秀成果評選活動,為基層一線社科理論工作者搭建宣傳交流平臺,開創全省先河。
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期間,她組織開展了“社科專家講黨史”“社科專家進基層”等宣傳宣講活動,用接地氣的語言、生動的事例,將黨的創新理論通過“小故事”“小話題”呈現在大家面前,讓黨的聲音在基層群眾中更加入腦入心,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2023年1月,她所負責的“聊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社科普及志愿服務隊”獲評2022年度山東省新時代文明實踐社科普及“五為”優秀志愿服務隊。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