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至30日,“行走先行區 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主題采訪團走進聊城,來自中央、省市級主流媒體的40多名記者走進開發區、茌平區、臨清市,圍繞企業科技創新引領、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提檔升級、對內對外開放等主題開展集中采訪,沉浸式感受重點項目、龍頭企業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
采訪團相繼走進中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信發集團及信發農業產業園以及臨清軸承產業數字賦能示范園,用鏡頭和筆端記錄聊城在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搶占經濟發展新賽道,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亮點成就、經驗做法。
今年一季度,中通客車累計出口客車1718臺,同比增長110.8%。海外訂單持續向好,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企業究竟靠的是什么?采訪團首站來到中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40多名資深記者帶著問題,陸續走進企業展廳、生產車間、研發中心,在公司講解員的引領下,邊參觀邊解疑。
“去年,吉爾吉斯斯坦總統親自上門‘提車’,成了國際貿易的一段佳話。以助力全球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出發點,中通客車出口到吉爾吉斯斯坦的天然氣客車,與燃油車相比,碳排放量減少20%—30%,硫化物減少99%。”采訪團記者、大眾日報視頻攝影部主任馬玉峰說,在依次參觀了中通客車企業文化展廳、車型展示、試驗中心后,他又一次近距離感受到了聊城這家企業,以領跑者之姿,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所做的探索和努力。
在信發集團新型環保建材有限公司,采訪團一行對企業4條砌塊生產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出灰不見灰,出渣不見渣,固廢變資源,這條循環生產線是如何運行的?”“這個項目運營后,如何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收?”在和公司總經理白國林的對話中,采訪團記者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
在得知電廠排出的粉煤灰、脫硫石膏等廢料,經過自動化工序,由“廢”變“寶”,成為新型節能墻體材料砌塊,銷路良好并應用到全國各地的農業大棚時,采訪團中發出一片贊嘆聲。
“抬起頭,伸出手就能摘到草莓,真是頭一次見。以工業反哺農業,將工業發展的創新思維、管理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移植到農業中,看似算的是‘經濟賬’,實際上也是降本增效,以系統觀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光輝之路。”在信發農業產業園草莓、櫻桃種植大棚中,采訪團成員、齊魯晚報記者時海俠一句話道出眾人的心聲。
采訪團最后一站來到臨清市,在這里,幾代人共同托舉起軸承產業的故事,讓大家直言感動。
“一個不起眼的小鎮,竟然能擁有數千家軸承相關企業。走進企業車間,機器的轟鳴聲、軸承的碰撞聲,各種聲音交疊在一起,就是一曲美妙的高質量發展‘交響曲’。”時海俠說,如今,毫無疑問,憑借“買全球 賣全球”的市場優勢,臨清軸承產業已經實現了“從大到強,從強到專精特新”的華麗蛻變。
整個采訪行程結束后,大家紛紛表示,聊城是黃河文明和運河文明共同孕育的一座古城,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這次深入采訪,更是看到了聊城現代化、工業化的一面。接下來,他們將全方位、多角度展現聊城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變化、新成就,把聊城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
文/圖 記者 趙艷君 賈新偉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