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聊城日報》1版
針對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貸款需求,不斷創新銀行授信、貸款環節;一大批“金融特派員”“金融管家”活躍在企業一線、田間地頭……截至2023年末,全市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411.56億元,10年間翻了4倍多,千千萬萬經營主體喜獲普惠金融服務的雨露甘霖。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自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發展普惠金融”以來,聊城銀行業保險業扎根水城大地,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可得性、便利度、滿意度,護航小微企業“踏浪前行”,讓普惠金融的“活水”精準滴灌實體經濟。2023年,聊城市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成功創建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普惠金融各項指標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普惠金融重點領域貸款指標考核居全省第一,有力地支持了聊城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是堅守為民初心、加快轉型步伐的十年
初夏時節,魯西大地處處煥發勃勃生機。
“當前正是儲備糧食的有利時機,有了農行這7000萬元貸款資金,公司不僅可以加大原料儲備,降低運營成本,還能夠幫助當地糧食經銷商解決庫存承壓的問題。”近日,莘縣牧原農牧有限公司融資部經理吳震說。今年以來,農行莘縣支行已累計為轄區56家企業投放實體經濟貸款逾1.5億元。
支小扶微、服務實體,是普惠金融的初心和使命。在時代發展浪潮中,如何以金融力量助力聊城更出彩?十年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聊城監管分局不斷完善政策措施,逐年印發普惠金融指導意見和工作要點,構建普惠領域重點指標“月監測、季通報、年評價”工作機制,逐步完善“敢做、愿做、能做、會做”長效機制,發展普惠金融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持續完善服務體系。目前全市共有銀行機構38家、保險公司57家,網點鄉鎮覆蓋率和基礎金融服務行政村覆蓋率均達到100%。大中型銀行均設立普惠金融專業部門,持續強化專業化服務能力;地方法人銀行利用人緣、地緣優勢,深耕當地小微企業、“三農”客戶;保險機構、融資擔保機構等其他各類機構,不斷擴大支農支小業務規模,堅守定位、分工合理、相互補充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用好考核指揮棒。堅持“普惠優先”,引導銀行機構對普惠重點領域貸款實行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優惠、專項激勵費用補貼等措施,單列信貸計劃,配足專項信貸額度,持續加大資源投入。推動銀行機構普惠金融類考核指標權重提升至10%以上,不斷完善盡職免責與不良容忍政策,對已盡職但出現風險的項目,可免除相關人員責任,激發基層機構和人員“敢貸愿貸”的干勁,實現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的積極轉變。
這是創新服務模式、激活發展動能的十年
“科技成果轉化貸”打通小微科創企業融資痛點,“極速貸”實現秒借秒還,“政采貸”讓采購合同“自帶”融資功能……一個個“小場景”中,普惠金融釋放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大能量”。
十年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聊城監管分局抓住聊城轉型跨越窗口期,在重點項目建設、制造業強市、綠色低碳轉型、小微企業、鄉村振興、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豐富金融供給上求突破,不斷探索普惠金融發展的“聊城路徑”,全力解決高質量發展的資金保障問題。
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先后開展“企業金融顧問”“百行進萬企”“金融服務進萬企”“走萬企 提信心 優服務”“普惠金融推進月”“普惠金融縣鄉專項行動”等活動,聯動開展政金企合作對接、金融輔導、金融干部掛職等工作,通過主辦銀行制度推動金融機構走訪對接全市數萬戶企業,變“開門迎客”為“主動上門”,構建常態化長效化金企對接機制,推動政策、產品和服務直達市場主體。
搭建助企惠企橋梁。聚焦“開頭難”“首貸難”,聯合人民銀行等部門開展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首貸”培植等行動,督促金融機構及時對接有潛力、有市場、有前景但尚未獲得貸款的民營小微企業,2023年新增小型企業、微型企業首貸戶數5835戶。聚焦“擔保難”“融資難”,聯合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改革,深化銀擔合作,出臺科技成果轉化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風險補償與分擔政策,幫助企業增信分險。
聚焦“續貸難”“轉貸難”,聯合出臺企業應急轉貸基金指導意見,為符合條件的民營中小企業提供轉貸資金支持,積極推廣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循環貸,減輕還款負擔,截至2023年末,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余額、循環貸余額分別為117.28億元、472.89億元。
推動融資成本持續下降。實行民營、小微企業貸款綜合成本目標監測,用好用足科技成果轉化貸款貼息、支農支小再貸款等優惠政策,引導貸款利率穩中有降,保持在合理水平,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自有監測以來連續5年下降,截至2023年末,轄區當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降至4.97%,為近年來最低水平。持續規范信貸融資收費,疫情期間積極為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讓民營小微企業、“三農”主體等感受到實實在在的降費讓利成效。
這是提升服務質效、夯實發展基礎的十年
十年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聊城監管分局引導轄區單位主動搭建銀、政、企、園等多方參與的跨界交流平臺,通過優化普惠金融產品服務,提升普惠金融科技水平,提高辦貸效率,推動金融服務便利度持續改善,廣大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
“靈芝產業貸”“魯西黃牛貸”“莘情e貸”“水城快貸”“萊商e貸”等地方特色產品相繼推出;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靈芝大棚保險等多個全省“首筆”業務落地聊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聊城監管分局加快搭建綜合化金融服務平臺,在普惠金融服務精準性上落筆著墨,為各類經營主體和大眾群體提供性價比更高的定向服務與專設產品,讓更多“金種子”破土成長。
完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讓金融機構乘“數”上“云”,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指導各金融機構接入聊城市智慧金融服務平臺、銀稅互動平臺,推出“稅e貸”“云稅貸”等線上信用產品,2023年末全市銀稅合作貸款余額44.08億元。推動不動產登記、稅費繳納等社會公共服務逐步走向銀行網點;推動銀行機構優化審批模式,壓縮辦貸環節、時間、材料,金融服務更加方便快捷。
十年櫛風沐雨,普聚金融服務;十年春華秋實,惠及千企萬戶。站在十年的歷史節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聊城監管分局將厚植金融為民理念,持續深入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讓金融服務的“陽光雨露”灑向更多市場主體和群眾,為聊城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金融智慧與力量。
記者 胡欣 通訊員 王曉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