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張潔 吳兆旭) 5月21日,在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實驗室,來自山東農業大學的學生正在進行草莓組培實驗,培養脫毒草莓苗,真正把實驗室搬到田間地頭。
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利用多功能日光溫室,種植140畝張妃、粉玉等國內外優質草莓品種,憑借世界先進的玻璃溫室三層立體種植技術,提高土地利用率,產量是普通玻璃溫室的5倍多,年產量達70萬公斤。眼下,有了山東農業大學專業技術研發團隊的技術加持,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業新質生產力在這里成為現實。“大部分草莓苗帶有病毒,容易生病,進而造成植株大面積死亡,對生產不利。我們通過種苗組織培養快速繁殖技術獲得脫毒苗,實現工廠化育苗,提高種苗質量和果實品質,加快推進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山東農業大學園藝學博士后陳秋菊告訴記者。
我市圍繞“一鏈一院”建設,將工業發展的創新思維、管理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移植到現代農業,積極推動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間的產學研合作,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實現工農融合、生態循環,全力打造集科研、科教、示范、推廣、旅游等產業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作為我市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鏈鏈主企業,信發集團現代農業產業園與山東農業大學聯合成立聊城市農副產品加工產業研究院,建設現代設施農業產業研究院實驗室、日光溫室等,積極探索適應發展的管理運行模式,服務鄉村振興,推動農業強市建設。“我們充分發揮設施農業的產業優勢、借力山農大的科研創新優勢,提升現代農業的競爭力,推動聊城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該產業園所在的茌平區樂平鋪鎮小劉村黨支部書記張玉兵說。
“一鏈一院”協同創新。我市堅持以工業化思維抓農業,建立“平臺共建、技術共研、資源共享”的政產學研合作機制,大力推進生態農業、智慧農業、設施農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流通體系、經營體系,全面提升農業全產業鏈價值,推動鏈條延伸,依托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聚力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