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指引方向,目標凝聚力量。
“山東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著眼全國大局、把握時代大勢,指引山東未來發展的方向。
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關鍵要見行動,根本在見實效。
剛剛閉幕的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全市廣大黨員干部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篤定前行,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聊城實踐。
“走在前”才能“挑大梁”,“挑大梁”必須“走在前”。聊城上下只有拿出“提標提速提能力”的勇氣、“敢闖敢干敢爭先”的魄力,堅持“事爭一流”“跳起來摘桃子”,全力比學趕超,才能為全省“走在前、挑大梁”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
對一個地方來說,定位是方向,發展是目標。
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聊城應該如何對標對表,找準自己的發展定位?
回答好這個問題,就要把視角打開、視野抬高,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全面把握聊城發展的區位優勢和戰略地位。
聊城地處魯豫毗鄰地區,是山東半島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戰略疊加區,也是現今黃河與大運河唯一實質性交匯城市。濟鄭高鐵建成通車,進一步壓縮了山東半島城市群與中原城市群的時空距離,為聊城開展區域合作,加強與沿黃省份交通、產業、生態等領域協作提供了便利條件。
未來,雄商高鐵、聊邯長高鐵建成通車后,聊城將成為溝通東、中、西部三大經濟板塊的“黃金走廊”,聊城作為中西部資源進入山東、山東產品和服務業占領中西部市場的“橋頭堡”地位將更加凸顯。
面對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聊城市委明確了打造山東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的西部“戰略支點”、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兩河明珠”城市兩個定位,標注了聊城在全國全省大局中的發展方向。
開展“高鐵沿線知名企業聊城行”等系列交流合作活動,舉辦“投資聊城、共擎未來”2024中國聊城(北京)高質量發展暨融入京津冀產業合作推介會……聊城聚焦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走在前、挑大梁的底氣越來越足。
(二)
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諸多問題矛盾,需要有一個合理的增長速度。量的合理增長,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做大經濟總量。
近日,我市1—5月份經濟數據出爐,全市經濟運行穩步回升、持續向好。其中,工業經濟穩中提質,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服務業經濟企穩回升,28個行業大類15個行業營業收入實現增長。聊城經濟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長,又兼顧了質的有效提升。
重點骨干企業是穩增長的“壓艙石”。今年以來,我市各縣(市、區),特別是工業大縣,堅持“一企一策”對轄區內重點骨干企業進行幫扶指導、紓困解難、提產增效,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立足“雙循環”發展格局,全力幫助重點企業出海拓市場、搶訂單,有效帶動了全市外貿規模穩步增長。
優良的營商環境是穩定市場信心、激發經濟發展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全面落地國家2024年“高效辦成一件事”13項重點事項基礎上,我市不斷拓展地名核準一件事、涉水審批一件事、城市更新一件事、“園區事、園區辦”等主題服務場景,充分發揮“一窗受理、一網協同”雙路徑,全力打造“審批流程最簡、辦事效率最高、服務水平最優”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三)
走在前、挑大梁,是質與量的有機統一。量的合理增長支撐質的有效提升,質的有效提升引領量的合理增長。質的有效提升,要求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努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傳統產業與新質生產力不是對立關系,關鍵是要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聊城傳統產業“家底”豐厚,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70%。銅、鋁、化工、鋼管、軸承、紡織、鋼板等產品在全國占有相當份額,是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近年來,聊城不斷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深入實施傳統產業技改升級行動,圍繞12條重點產業鏈,加快推動“一鏈一行”“一鏈一院”,促進產業鏈價值鏈向更高層級邁進。
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基礎,也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根本動力。近年來,聊城以建設新時代科技強市為統領,打好主體培強、平臺建設、研發攻關組合拳,推動“老樹發新枝”,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實現翻番,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接近60%。
新的征程,新的定位,新的出發。聊城,這座充滿希望的“兩河明珠”城市,正在追逐著高質量發展的浪潮,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奏響時代最強音。
文/《聊城日報》評論員 圖/資料圖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