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日《聊城晚報》4版
“一吊錢熏魚始創于1601年,傳承到我這里已經是第十三代了,我們家族做了423年熏魚。2023年,一吊錢熏魚制作技藝被列入聊城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6月29日,一吊錢熏魚制作技藝傳承人王興芳說。
腌制熏魚
“一吊錢”的來歷
名城故事多。據傳,清朝首位狀元、曾擔任過康熙老師的傅以漸先生(聊城東昌府人),有一次給康熙上課時提到了家鄉運河岸邊有個很有名的小吃南關熏魚,他說:“每天早晨,商家用一根線穿著魚,晚上再用這根線穿著一吊錢回家,每天不多不少,就一串魚,一吊錢。”后來,康熙下江南路過東昌府,想起傅以漸講過的故事,專門品嘗熏魚后,賜名“一吊錢”。
王興芳說,一吊錢熏魚的創始人王增老先生出生于南關村(今東昌府龍堤島),這里四面環水,當地村民多以捕魚為生。為了便于儲存,村民們將魚腌熏后,再到運河碼頭賣給過往客商,南關熏魚一時聲名大噪。
王老先生制作的熏魚色澤金黃、口感軟糯、回味悠長,十分暢銷,在過往客商中口碑極佳。客商買熏魚時總會先去王老先生的攤位上,而王老先生每天只賣一吊錢的熏魚,很多客商來晚了,便買不到了。
時間長了,有些客商建議王老先生多做一些熏魚,也能多賣些錢,可王老先生卻說:“鄉親們都以水為生,咱家賣得多了,其他人就賣得少了,大家養家糊口都不容易。”久而久之,在運河碼頭上,鄉親們養成了一種習慣——等王老先生的熏魚賣完后再去擺攤。隨后,一吊錢熏魚的名聲傳遍運河兩岸。
“三天出一條魚”
一吊錢熏魚制作工藝獨特,需要13種配料、17道工序。“‘三天出一條魚’指的是熏魚的制作過程,即腌制一天、瀝晾一天、熏制一天。”王興芳說。
熏魚使用的是活體鯉魚,一般三斤的活體鯉魚能做一斤左右熏魚。制作熏魚時,需要先將活魚洗干凈,宰殺后10分鐘內將香辛料撒在魚腹中腌制,宰殺和腌制需一氣呵成。腌制完成后,將魚掛在通風陰涼的晾箱內瀝晾,再用碎木小火慢慢熏烤。因為瀝晾和熏制的過程中,魚都要掛在風箱和爐內,所以制作好的熏魚魚嘴張開,大有魚躍龍門之勢。
一吊錢熏魚外觀金黃,讓人口齒留香。“現在,做熏魚的原料多為東平湖的活體鯉魚,這些鯉魚采用原生態方式養殖,肉質肥厚細膩,富含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物質。”王興芳說。如今,一吊錢熏魚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打包熏魚
“四心”擦亮金字招牌
王興芳說,一吊錢熏魚經過代代傳承,制作技藝改進了許多。2016年,王興芳注冊了“一吊錢”商標,創建了聊城四聯食品有限公司,將“一吊錢”南關熏魚繼續發揚光大。
為滿足顧客多樣化需求,王興芳率領團隊設計了標識,改進了包裝,開發出了含有“鯉魚跳龍門”“年年有余”“喜結連理”“龍鳳呈祥”等美好寓意的系列產品,積極參加省市組織的各類文化商貿活動和非遺推廣活動,線上線下聯動拓寬銷路,回頭客60%以上。一吊錢熏魚先后被評為全國食品質量消費者放心品牌、央視網推薦美食、山東旅游名優小吃、山東省質量品牌優秀企業、2023首屆黃河流域聊城美食文化街優秀供應商等。
“打造金字招牌,需要后人的堅守,更需要弘揚‘積善之家’精神。一吊錢熏魚的文化底色就是匠心、仁心、良心、善心,我們將始終堅守‘四心’,做好人,做好魚。”王興芳說。
文/圖 劉學 孟偉 劉潤文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