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朱海波
本報通訊員 陳清輝
在國家能源聊城發電公司35名班長中,燃料部機械班班長張來喜是唯一一個沒有大學文憑的,但他愛讀書,好鉆研,善于團結大家共同干事,他帶領的機械班連續13年獲評公司先進班組,被市總工會授予學習型先進班組,他被工友們親切地稱為“無冕班長”。
既然干了這一行,就要干好
1993年,張來喜從軍隊轉業到電廠從事燃料機械檢修工作,他不怕工作環境的艱苦,塌下心來學習業務,上班時間自不必說,即便是工休時間、下班時間,他都在學習業務知識。每天看圖紙資料,到現場比對設備,深更半夜寫檢修心得,成為他的家常便飯。功夫不負有心人,高中畢業的張來喜,通過自學全面掌握了內燃機原理檢修技術、液壓原理、輸煤系統檢修等知識,很快成為班組骨干,并取得了輸煤設備檢修技師證書。
2002年,燃料部組建“燃料機械班”,張來喜奉命擔任班長。這個班組的工作又臟又累,沒人愿意報名,他苦口婆心拉來16名人員,可是很多人根本沒干過檢修。為此,他根據人員狀況,結合現場工作實際,確定了以現場設備為主線,以檢修規程、設備使用說明書為基準,以鉗工基礎為考核的培訓方式,利用班前開工會和在現場消缺的一切機會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班組人員的技術水平漸漸提高,班組管理逐步走上正軌。
對著難題下刀
2021年6月,煤場甲斗輪機2號回轉減速機高速軸斷裂,這突如其來的事故,影響了火車的正常接卸。廠家不能及時趕來,張來喜就帶領班組人員查找圖紙、測量現場安裝數據、分析運行方式。他們白天一身汗,晚上一身煤,盯靠在現場,用時兩天,終于搞清楚了減速機的結構,果斷決定更換高速軸。
減速機是進口的,原則上不允許在現場維修,只能返廠。他將班組人員“兵分兩路”,一路人員對斗輪機高速軸原始數據進行測量、記錄、拆卸、更換;另一路人員對斗輪機回轉減速機進行吊裝、找正、焊接、復裝。經過兩天一夜的奮戰,斗輪機投入運行,沒有發熱、振動大、漏油現象,運行狀況良好。難題的破解為進口減速機現場維修積累了寶貴經驗。
2023年8月,他通過增加滾筒配重、調整皮帶補償量、托輥平行度,成功解決了斗輪機懸臂皮帶跑偏問題。2024年6月,斗輪堆取料機動力電纜因力矩張力過大造成扭曲變形,他將電纜驅動方式改為恒張力卷筒,去除原有的驅動電機及磁滯聯軸器,利用重錘及杠桿實現無動力驅動。通過這次改造,節省材料支出近20萬元。
這些年來,他組織技術革新項目40多項,有效提高了設備的運行可靠性,每年減少班組維護費30多萬元,為企業節省數百萬元。
“把這個班帶好是我的責任”
多年來,張來喜視工作為快樂,他從抓班組建設入手,抓安全管理,提升班組成員素質,創建班組特色文化,機械班成為公司星級班組。
他帶領班組人員開展“無違章”班組、“無違章”個人創建活動,要求班組人員交接班要清楚,做好事故預想,對設備重要部位進行重點檢查,重點維護,他每天進行督查,班組安全生產水平不斷提高。
他帶領班組成員建立健全班組管理制度,定期對照《星級班組建設管理標準》進行自檢、評分,根據崗位不同,采取事例分析、技術演練的方式,進行實戰培訓,提升專業技能,在近幾年公司技術比武中,機械班包攬廠級機務比武前兩名。
多年來,他帶出了多名業務骨干,有3名走上領導崗位,6名成為專業技術專工。公司領導多次對機械班給與高度評價:管理有創新、有特色、敢為人先。
“成績是大家干出來的,把這個班帶好是我的責任。”張來喜說。
“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張來喜沒有多高的文化,也沒有過人的智慧,但以不甘平庸的鉆勁、心系班組的情懷、默默奉獻的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