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嶺在為患者診療
李登嶺在為患者抓藥
本報記者 馬永偉
岐黃之道,源遠流長。
中醫藥的傳承與發揚光大,離不開一代代中醫藥人的努力,他們或工作于一線,為病人把脈問診解除疾苦;或精研中醫理論,致力于中醫藥的弘揚與傳承。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分會委員、莘縣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所長李登嶺就是此中典范。他數十年如一日,既在治病救人一線,又在傳承岐黃醫道的前沿。
攻艱難,甘奉獻;擇一事,終一生。行醫數十載,這是李登嶺傳承岐黃之道、護佑百姓健康的真實寫照。“讓中醫藥走進千家萬戶,讓中醫藥健康理念貼近生活、普惠大眾,是我們的職責。”李登嶺對中醫藥的發展信心滿滿,“作為一名中醫大夫,我要把老祖宗留下來的中醫藥寶庫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使之服務于老百姓的健康。”
幾十年如一日精研醫術
李登嶺出生于莘縣。莘縣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商代名相伊尹曾躬耕于此,開創了中藥湯劑先河,被尊為“湯藥鼻祖”,對中醫藥發展影響深遠。李登嶺的診室,就坐落于莘縣順河公園伊尹塑像西500米處。李登嶺時刻以賢相良醫伊尹為榜樣,對伊尹《湯液經法》《傷寒卒病論》《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等研究頗深。在長期的臨證實踐中,李登嶺深知,中醫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需要不斷地學習、臨證和探索。
7月26日,記者走進李登嶺的診室時,一股淡淡的中藥香氣撲鼻而來。室內整齊地擺放著醫書和各種中醫診療器具,墻上掛著規范規章和患者送來的錦旗。規范規章引領醫療服務依法有序,錦旗鏡匾則訴說著一段段康復故事。
在臨床工作中,李登嶺擅長運用中藥、針灸等多種中醫療法治療各種疑難雜癥,尤其在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消化系統疾病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獨特的見解。他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對醫術精益求精,始終著眼醫學前沿、深研中醫經典,并結合中醫傳統理論和方法,為患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
蘇某某,女,64歲,自述“汗孔疼”“飲水后欲嘔”,感冒后已服用中藥40余劑,病情纏綿不愈,咽疼、咽干、口唇發干,于是找到李登嶺。李登嶺診斷其為氣陰兩虛、少陰血分、伏邪未清。服藥第二天患者病情便穩定向好。
宋某某,男,83歲,無明顯誘因足踝部水腫,漸加重,后腫脹過膝,繼而全身水腫,按之凹陷。經李登嶺診斷,患者患上了少陰病證,證屬少陰陽虛水泛,李登嶺為其開出“玄武湯”進行治療。此方專補“脾腎雙虛”,專攻“陰水無治”,配合食療方健脾益腎利水,亦食亦養,防治并舉。一劑后隨訪,水腫減退,七劑后諸癥全消。患者高興地說:“繃緊的皮膚看見紋了,穿不下的鞋子可以穿上了。”
李登嶺常說:“患者把生命和健康托付給我們,我們就要盡最大努力為他們服務好。”
中醫學博士來莘縣拜師
今年4月19日,莘縣伊尹文化酒店一樓會議室內,在山東省名中醫、聊城市成無己研究會會長、聊城市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谷萬里等人的見證下,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博士李潤民恭敬地面向師父李登嶺鞠躬、敬茶,送“束脩之禮”,誦讀并呈送拜師帖。
據了解,李潤民于2013年考入山東中醫藥大學,兩獲國家獎學金,是山東省優秀畢業生,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5篇,年方29便獲中醫學博士學位。“2023年6月,我偶然得讀師父的論文集,他對《傷寒論》見解獨到,且貼近臨床,實用性很強,我頓時眼前一亮,當即與師父取得聯系。”李潤民向記者講述其與師父李登嶺之緣。
隨著兩人交往日深,李登嶺深厚的學術功底與坦誠的性情,愈加讓李潤民感動。“我的每一個疑惑,皆在師父這里獲得滿意解答,遂于今年春節期間提出拜師,師父欣然應允。”李潤民非常重視此次拜師,不僅備“束脩之禮”,更精心撰寫拜師帖,以深厚的古文功底,盡訴對師父的景仰與對未來的期許。
李登嶺帶徒已十余年,學生中有專科生也有本科生,有碩士研究生也有博士研究生,其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對學生影響深遠。為了傳承中醫藥文化,他經常為年輕的中醫師授課,傳授自己的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幫助他們提高業務水平。同時,他還鼓勵年輕的中醫師要多讀經典、多臨證、多思考,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自己的醫術水平。
“醫生”二字重千鈞
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分會委員、山東省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北省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聊城市中醫藥學會成無己學術研究會常務理事、聊城市科協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庫成員……李登嶺身兼數職,并多次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獲市級學術成果獎六項、國家發明專利一項。
“這些榮譽的底色,還是‘醫生’二字。”李登嶺鄭重地說:“為病人解除病痛是我的職責,光大中醫藥文化是我的使命。”
為此,李登嶺開通微信公眾號“執業醫師李登嶺”,串講傷寒,鉤玄醫案,目前已發布545篇原創文章和數十條視頻內容,介紹分析自己的診療經過及對策,便于更多群眾簡潔明了地了解各種疑難病的發病機理和防治手段。
經方很小,療效很好。當下,作為中醫精華的經方正在煥發活力,經方愛好者越來越多。“經方是祖國傳統醫藥學的精華之所在。”李登嶺介紹,“為使經方持續造福群眾,必須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傳承精華就是深研中醫經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繼續發掘經典的閃光點;守正創新就是著眼時代前沿,科學地發展。”
“我們要抓住機遇,加強中醫藥的宣傳和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醫藥。同時也要加強中醫藥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中醫藥一定能夠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為人類的健康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李登嶺滿懷深情地說。(本版圖片由馬新濤拍攝)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