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穎
7月29日出版的《聊城晚報》,以《為了這一天,她鉆研了14年》為題,報道了聊城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副教授邢柱東及其團隊,成功培育出“聊大紅金桃”(聊城首個獲得獨立自主知識產權并通過省級審定的果樹新品種)的故事,字里行間寫滿了農業科技工作者對科技創新、對農業新品種以及對土地深沉的愛,特別能給人以啟發——“熱愛”遠比“熱門”更有生命力。
“熱愛”通常指對某事物的強烈喜愛和投入,“熱門”通常指吸引許多人的事物。在擇業問題上,前者往往會遵從“內心的聲音”,后者則很可能會“跟風”。人這一生,大部分時間會獻給職業,“熱愛”能讓人像毛姆筆下《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主人公那樣,放下原本優渥的生活去追尋內心的理想。熱愛自己的職業是一種理想的工作狀態,它能讓人保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心和毅力,也能帶來持續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邢柱東和她的團隊用實際行動證明,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熱愛”是美麗的,它讓人在漫長的職業征途上保持初心。奔赴“熱愛”的過程是艱辛的,邢柱東不辭艱辛,不計眼前利益和個人得失,14年如一日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放在試驗果園里,“將長長的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所謂人生“覺悟”,其實正是通過現象看見了本心——志向所在、責任所在、擔當所在。
“熱愛”是書寫人生最深沉的力量。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奔赴熱愛”的故事:“考古女孩”鐘芳蓉與敦煌的美麗故事持續更新;90后女孩李右溪選擇了熱愛的“冷門專業”甲骨文,成功通過互聯網讓“絕學”變得“爆火”;00后男孩劉屹靖成為追風攝影師,為中國氣象作出了很大貢獻;越劇演員陳麗君19年堅守終于一朝爆火,使越劇重回熒幕……他們出于熱愛做出的選擇不僅令人敬佩,也是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重要動力,這種熱愛讓他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光芒四射。
“熱愛”,何其純粹又何其難得,它不會糾結于投入產出的“性價比”,沒有對失敗、對困難的畏懼,而僅僅出于對一個領域、一種專業油然而生的向往,也讓更多在迷茫中徘徊的年輕人看到了出路。有意思的是,今年高考志愿填報期間,“選熱門還是選熱愛”的詞條沖上熱搜,竟然超過了關于選城市還是選專業亦或是選學校的熱度。足可見當今青年擇業出現的喜人變化——由“生存”“價格”向“發展”“價值”升華。“考古女孩”鐘芳蓉的故事之所以令人動容,又何嘗不是因為人們從中看到了“熱愛”與“興趣”正在成為青年人的擇業取向。可以斷定:一個“邢柱東”式的選擇被青年追隨的社會必將更有生機和希望。
時間之河川流不息,“熱愛”遠比“熱門”更有生命力。在這個就業形勢愈發嚴峻的時代,尊重那些選擇心中所愛的年輕人,護航多元選擇、勤勉耕耘,才是時代活力的本源。因為熱愛孕育價值感,能讓生命產生快樂與意義,它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財富,值得倍加呵護。從某種意義上說,當熱愛與職業合二為一時,職業更容易被推向極致,社會將因此更受益,而個人,也會因此收獲更多的幸福感。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