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記憶叢書”部分著作
“‘聊城記憶叢書’目前出版了三本,分別是《東昌府區古城記憶》《東阿縣山水記憶》和《高唐縣書畫記憶》,《臨清市小吃記憶》《冠縣武訓記憶》《莘縣蔬菜記憶》《陽谷縣名著記憶》和《茌平區非遺記憶》正在編撰中,今年下半年出版。”8月23日,聊城市政協副主席、“聊城記憶叢書”編委會主任李滌塵向記者介紹叢書出版情況。
該叢書由團結出版社出版,16開本,硬質封面以實景圖片作裝飾,與封底為一體式、貫通式設計,黑色題字采用壓凹工藝。叢書內容涵蓋歷史、文化、人物、故事等多個方面。書中圖片以攝影作品為主,拓寬了讀者視野,展現了作品的寬廣度。
“在聊城市政協及聊城市東昌府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聊城記憶叢書’之《東昌府區古城記憶》專輯終于和大家見面了。”東昌府區政協秘書長林明新說,該書真實、客觀地展現了聊城古城的歷史文物、文化古跡、人文底蘊,為延續古城歷史文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東昌府故事作出了貢獻,不僅具有史料價值,還將起到宣傳推介聊城的作用。
“東阿縣歷史悠久,名山圣水匯集。境內有香山、曲山、魚山、苫山、艾山、凌山、位山、關山、張山等十余座山嶺,自古以來就有黃河、濟水、瓠子河、大清河、古運河穿境而過。正是優質的地下水資源才成就了國藥瑰寶——東阿阿膠。《山水記憶》對東阿縣境內的泰山余脈、古今水系、人文古跡進行了系統整理,是對東阿縣地理形勝、人文風情的真實記錄。”這是《東阿縣山水記憶》序言中的介紹。
為理清高唐書畫發展的脈絡,助力高唐縣文化事業發展,2023年3月開始,高唐縣政協在聊城市政協的統一安排下,歷時9個月,完成了《高唐縣書畫記憶》一書的策劃、征稿、遴選、編輯、校對等工作。書中絕大部分篇目為高唐人撰寫,共分為“如畫歲月、畫鄉盛事、名家名館、書畫群英”四部分,全面反映了高唐書畫的發展軌跡,填補了高唐現當代書畫史的空白。高唐縣政協文史工作室主任李小囡告訴記者。
盛世修文著史。記憶文史,是時代之需、現實之需,更是聊城之需。
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跡和非遺項目眾多,黃河文化、大運河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在這片大地上交融。目前,聊城各項文化設施不斷完善,“江北水城·兩河明珠”城市品牌已擦亮,加強史料征集條件已經具備。
李滌塵介紹,在市委、市政協主要領導安排部署下,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牽頭成立編委會,制定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組建政協文史資料工作專家庫,開始了聊城記憶、口述歷史、“非遺” 傳承等方面的編撰工作。“聊城記憶叢書”是基于“親歷、親聞、親見”特色撰寫的文史書籍,歷時一年有余,目前正陸續出版,內容涉及古城、書畫、山水、名著、小吃、蔬菜、村鎮、人物等各方面,地域特色明顯、鄉土氣息濃厚,與地方志書、史書互為補充,相得益彰,文史資料價值較高,歷史和現實意義重大,在“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聊城市政協不斷健全文史工作體制機制,挖掘聊城地域特色文史資源,還組織編纂了《中國歷代書畫名家聊城真跡集珍》《運河名城——聊城》《歷代詩詞詠聊城》《山東快書發展史考論》等文史資料書籍。李滌塵說:“希望這些書籍的出版有助于把聊城市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生活中的摯友、學習的工具。市政協將繼續努力,做好文史資料編撰工作,為‘六個新聊城’建設貢獻力量。”
文/圖 記者 張目倫 通訊員 李猛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