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林晨) 8月26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聚力攻堅看進展”主題新聞發布會——市農業農村局專場。會上,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江川介紹了今年以來我市農業農村工作有關情況。
王江川表示,今年以來,市農業農村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6293”工作思路,以“聚力攻堅突破年”活動為引領,以“平原特色鄉村振興聊城路徑”為目標,持之以恒抓實抓好“三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
聚焦糧食高產穩產,聚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原糧倉。堅持把糧食生產擺在突出位置,加勁加力抓好夏糧生產。據統計,全市夏糧播種面積達到621.3萬畝,較上年增長0.3%;單產達到470.23公斤/畝,較上年增長1.56%;總產達到58.43億斤,較上年增長1.87%,在高基數上實現了高增長。扎實推進“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謀劃了74.08萬畝“噸半糧”產能建設地塊,據第三方機構測產評估,99.37%的地塊畝產超過650公斤的目標產量,抽樣實打測產平均畝產達到755.7公斤,較去年提高9公斤,為完成60萬畝“噸半糧”產能區建設奠定堅實基礎。爭取高標準農田項目40.6萬畝,正按序時進度穩步推進,持續夯實糧食高產穩產根基。市縣鄉全面建成“杜站長工作室”,設立“2912316”農技服務熱線,強化關鍵環節技術指導。
聚焦鄉村產業發展,聚力發展更有質量的平原農業。機械化水平穩步攀升,2024年已先后爭取兩批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共計2.077億元,占全省近1/8,位列全省第3位,超購置補貼應用系統資金需求總數近一倍,扎實推進農機設備報廢更新,預計帶動農機消費8億元。全市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達到93.33%。設施化改造初見成效,推廣莘縣“新棚改”經驗,在全市推開蔬菜大棚改造提升,預計全市完成改造提升6萬畝,目前已完成2.2萬畝。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入選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主體。爭取發展鄉村坑塘漁業省級試點縣3個,新增循環水養殖設施“陸基圓池”60套。產業化發展持續深化,用足用活各項支持政策,推動農業企業做大做強,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547家,較去年同期增加41家,截至6月底,規上企業營收達到498.18億元,同比增長8.74%,呈現穩中有進、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莘縣朝城鎮獲評2024國家產業強鎮,爭取資金1000萬元。品牌化打造再創佳績,持續打響“聊·勝一籌!”、“聊城新三寶”、“三黑兩白一黃”特色畜牧業等農業品牌,完成臨清桑黃、冠縣靈芝產業發展初步規劃并報省廳。積極發動東阿黑毛驢、冠縣靈芝、茌平圓鈴大棗申報農業農村部精品品牌。今年以來新增綠色食品認證51個,數量居全省前列。
聚焦和美鄉村建設,聚力打造更具特色的平原風貌。組織東昌府區、茌平區、陽谷縣、東阿縣、高唐縣5個重點片區開展片區提升行動,實施強弱電整治、綠化提升、墻面美化提升、路面提升、坑塘溝渠提升等6項提升工程,5個片區共實施129個提升項目。東昌府區獲得全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建設督察激勵。高規格舉辦全市鄉村振興片區現場推進會議,一批鮮明平原特色的村莊和片區令人耳目一新。東阿縣“品品連鄉”示范區、陽谷縣石佛示范片區獲批創建全省第三批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加大11個市級片區建設督導力度,規劃建設14個縣級片區,組織編制片區創建實施方案,定期開展工作督導,確保按照時間節點實施。按照“示范樣板村、標準提升村、基礎薄弱村”分類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省級和美鄉村示范村項目進展順利。
聚焦群眾增收致富,聚力拓寬更加精準的共富之路。加強防返貧監測,聚焦“三保障”和飲水安全,重點關注農戶實際問題和潛在風險,確保應納盡納、應幫盡幫,開展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建設,組織臨清市、冠縣、莘縣和陽谷縣編制上報銜接推進區實施規劃,并順利通過省鄉村振興局、省財政廳審核,被批準列入省第三批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建設名單。在東昌府區、茌平區、東阿縣、高唐縣和度假區啟動建設5個市級第二批銜接推進區。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