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苑莘
在金秋收獲的時節,記者在莘縣采訪時,每時每刻都有一個念頭:“莘縣蔬菜”火了。
自莘縣發布“莘縣蔬菜”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以來,“莘縣蔬菜 健康生態”的理念深植廣大群眾心中,品牌效應凸顯,各大采購商慕名而來。聊城(莘縣)瓜菜菌博覽會、董杜莊西瓜節,燕店香瓜電商節、王奉鎮山藥電商節等活動,吸引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線下批發商和淘寶等線上電商平臺網紅考察洽談。近年來,作為“中國蔬菜第一縣”的莘縣,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在確保穩產保供、強化質量監管、暢通銷售渠道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穩定產儲 確保蔬菜“供得上”
經過30余年的持續發展,莘縣蔬菜已形成“露地—拱棚—大拱棚—日光溫室—連棟溫室互補”的栽培模式,全縣瓜菜菌復種面積100余萬畝,擁有日光溫室30萬座、大中拱棚20萬畝,專業菇房1萬座,年產量520萬噸,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縣域之首。目前,莘縣瓜菜菌在田面積45萬畝,其中設施蔬菜44.9萬畝。為穩定產量,該縣還組織了24個農業科技幫扶小組,為全縣萬千農戶提供設施農業技術指導。
莘縣結合全縣瓜菜菌種植分布,合理布局建設冷藏恒溫庫,全面提升瓜菜菌儲存能力,現有蔬菜恒溫庫120余座,總儲量達到10萬噸以上,確保庫存動態充盈、隨時調撥。借助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對全縣27家500噸以上的冷藏恒溫庫安裝信息采集系統,收集出入庫的品種、價格、數量和交易單位等信息,在平臺實時顯示,保證庫存隨時調配。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該縣4家企業圓滿完成北京市朝陽區、石景山區、通州區應急蔬菜儲備任務。
狠抓監管 確保質量“靠得住”
質量是“菜籃子”的根本。過去幾年,莘縣持續發力,實現了“三級監管”“三級檢測”全覆蓋。該縣成立農安工作領導小組,組建農安管理辦公室,建立農產品質量檢測監管平臺,全縣940家農資經營門店全部納入線上監管;設立農安監管辦公室24處,每處配備3至5名專職監管員;每個行政村配備1至2名信息員,全縣農產品質量監管隊伍達到1300余人。設立農安檢測中心1處,實行全縣巡回檢測、隨機抽檢;24個鎮(街道)農安辦全部建立檢測站,開展鎮村普遍檢測;交易市場、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企業全部建立速測室,每一批次全面落實自行檢測。今年以來,已開展縣級監測1119樣次,鎮(街道)監測12156樣次,合格率均為100%。
如今的莘縣蔬菜,已經實現溯源管理。全縣農產品區塊鏈追溯平臺建成投用,整合環境監測、標準化生產等農業數據,實施線上線下抽檢、復檢等全環節監督管理,建立起對認證生產基地的農產品主體有備案、生產有記錄、產品有標識、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信息可共享的全程追溯體系。將追溯體系同農業農村部推行的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相結合,促進產管銜接,建設合格證服務站309處,今年以來已打印合格證68035張,帶證上市農產品2.4萬噸。
四化同抓 確保蔬菜“賣得出”
蔬菜銷售渠道,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莘縣建立供銷一體化平臺,設置平臺指揮中心,下設信息資源組、產品購銷組、質量監管組3個工作組。一方面對全縣的瓜菜菌資源信息進行匯集,每日統計各鎮(街道)的蔬菜品種、產地以及相關負責人信息,為銷售供應打下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北京、上海等五大招商站的信息渠道,聯系需求方。借助騰訊云(莘縣)農業數字經濟產業基地的龐大數據網,智能化獲取和推送農產品需求或資源信息。通過農產品供銷一體化平臺,基地改變了原來等待客商上門采購的模式,提前了解到各地市場需求,及時準確地為采購商提供服務。
莘縣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促進農產品銷售網絡化。該縣以建設電子商務示范縣為突破口,構建三級服務體系,已建成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1個、鎮級電商服務站24個、村級電商服務點856個,目前,全縣擁有各類電商平臺店鋪2000余家,上半年農產品銷售額15億元以上。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