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承斌
“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向您致敬!”9月5日,工作人員握著李連文的手感動地說。當天,是我國第九個“中華慈善日”,李連文專程從莘縣河店鎮趕到聊城市慈善總會辦公室,將200元愛心款交到工作人員手中。
提起李連文,很多讀者并不陌生。他是莘縣河店鎮務莊村的一名普通農民,因一場意外事故落下殘疾,一直熱衷公益。從2008年起,每當他從電視或者收音機上聽說哪個地方受災了、哪里的孩子需要幫助了,他就通過中華慈善總會、中國紅十字會、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山東省慈善總會、聊城市慈善總會等機構捐款,十幾年來共計捐出善款一萬元左右,僅捐贈證書就有50多本。
“你看,這些是我去年以來的捐贈票據和證書。”李連文用因常年干農活而顯得格外粗糙的左手小心翼翼地把它們從一個布兜里掏出來(他的右手因病致殘,無法正常伸展)。近兩年,李連文共捐款2000元左右。
《老李又來捐款了》《近50本捐贈證書見證莘縣殘疾農民李連文的13年公益路》……近幾年,本報記者多次對李連文進行采訪,讓更多讀者了解李連文先進事跡的同時,在全社會弘揚了正能量,營造了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慈善事業的良好氛圍。
身為一名農民,自身還患有殘疾,卻持續給別人捐款,為此,李連文經常遭受質疑,但他并不放在心上,因為他有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原來,在李連文六七歲時,因一場意外事故導致肢體殘疾。上學時,經常有熱心同學幫助他,在他身體不適時還陪他回家。同學的幫助讓他幼小的心靈感受到了溫暖,他立志以后也要盡力去幫助別人。小時候,村里經常播放《林海雪原》《閃閃的紅星》等經典紅色電影,中國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他銘記在心。再到后來,全國上下掀起學習雷鋒精神熱潮,他備受鼓舞。這些成長經歷讓他一步步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向這些榜樣學習,多去幫助別人,多為社會作貢獻!就這樣,他十幾年如一日地奔走在公益之路上,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兒時立下的誓言。“我現在有3個大棚,還有7畝(1畝約合666.67平方米)地,做公益完全在我的能力范圍之內,俺對象也很支持。”李連文笑著說。
除了熱衷公益,在生活中,李連文還“愛管閑事兒”,村里路面坑洼不平、垃圾清理不及時……發現這些涉及民生的問題,他總會第一時間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盡自己所能推動問題解決。
李連文不是黨員,但他“一心向黨”,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夠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認為,那將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榮耀。“公益這條路,我會一直走下去,只要還干得動,就不會停下腳步。”李連文說。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