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2024年度山東援青一年期支醫人才迎新暨崗前培訓會”之后,我有幸被選派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開展為期一年的對口幫扶工作。入青以來,我深知援青任務艱巨、使命光榮,堅決貫徹落實各項援青決策部署,以精湛的專業技能、嚴謹的工作作風、無私的奉獻精神,努力克服高原反應、生活不適等實際困難,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用心、用情、用力與駐地醫護人員互促共進,全力以赴助力剛察衛生健康事業邁上新臺階。
一、知難克難不易志,勇當援青醫療發展先行軍
身入高原,適應環境。剛察縣平均海拔3300米,在比泰山還高兩倍有余的高海拔之地,大多同仁都有些高原反應,頭暈頭痛、心悸胸悶、腹脹腹瀉、睡眠障礙都是切身的感受。高原是我從來沒有來過的地方,心中有敬畏,也有擔憂,盡管前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但還是“心不從力”,迫使自己走路要慢,說話要慢,爬樓更要慢,努力地調整、適應高原缺氧給身體帶來的各種不適,盡快投入援青工作。
醫療工作,有序開展。我積極調整身心狀態,在適應高原自然環境的同時,以“青海省醫療系統提質攻堅年”的號召為契機,積極探索,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和技術優勢,積極全面開展工作。進駐科室后,我立即與當地的醫務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全面熟悉科室現狀,迅速參與到日常的門診、患者管理、教學查房、手術、帶教、專題講座、病案質控等醫療工作中,還針對如何提高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同時,結合工作實踐,積極參與和總結科普工作,發表多篇宣傳報道。
二、不忘初心擔使命,激發援青醫療發展內生動力
緬懷先輩精神,思想凝心鑄魂。4月3日至6日,我參加了山東援青醫療隊開展以緬懷先烈,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為主題的專題培訓。在為期3天的學習中,我被兩彈元勛和廣大科技人員在艱苦的工作環境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作、勇攀高峰、團結協作的“兩彈一星”精神深深觸動;先輩們在3009米的金銀灘草原住帳篷、蓋廠房、修鐵路、搞科研,將熱血與信念、青春與汗水、知識與力量獻給了新中國核武器研制事業的家國故事所感動;這使我對青藏高原這片美麗的土地充滿了無比地熱愛,堅定了我為海北州醫療事業發展、共建美麗青海的信心與決心。
三、奮發實干勇擔當,做好援青醫療發展助推器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到崗后,我全身心地投入專業醫療工作:科普宣傳,巡診義診,參加或主持遠程會診、疑難病例討論,參加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或出診長途轉運,完成骨折手法復位外固定、髖肩肘腕諸多關節脫位手法整復、肘關節穿刺等操作,開展了復雜腕關節開放性損傷的急救、膝關節游離體取出、腘窩囊腫切除、肩鎖關節切開復位肩鎖韌帶修復、髕骨粉碎性骨折復位內固定(合并中重度血小板低下)、肩關節脫位并骨性Bankart骨折整復、鎖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新型鋼板內固定、Barton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等手術。其中微創腘窩囊腫的切除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疼痛,縮短了住院時間,加快了術后康復,節約了治療費用,也提高了大家的微創理念。而肩鎖關節切開復位肩鎖韌帶修復、鎖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新型鋼板內固定等新技術的開展,通過借助運動醫學的理念和方法,深化落實“骨韌帶復合體”的綜合治療,使創傷骨科的治療更加優化。這些新的突破大大增強了本地區患者就醫的獲得感、幸福感,大眾網等媒體也紛紛對此進行了報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深知,一個人、幾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要幫助更多人,就要把“火種”傳遞到當地廣大醫務人員手中。我不忘一名黨員醫生的使命,積極對年輕醫師進行幫扶指導,每次查房時,我都會帶領全科醫生認真分析每個患者的病情,理論聯系實際,傳授疾病的診治要點。同時,以病例討論的形式,對服務、手術、器械、工作流程進行深入地探討,適應當地就診流程,幫助他們形成規范的診療思路。通過教學指導,不但提高了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而且拓寬了科室治療疑難病例的思路和理念,有力地促進了科室醫療工作的開展,為切實“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夯實了基礎。
四、蓄力待發聽號令,夯實援青醫療發展好品牌
助燃援青門診,跨界幫扶暖人心。期間,祁連縣人民醫院遇到一位重度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迫切需要行“人工表面型膝關節置換術”,該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專業要求性極強,而當地尚缺少此專業專家。當山東省援青干部管理組衛生援青負責人王家增主任得知這一困難后,立即協調我利用“援青門診”平臺,在節假日期間奔赴祁連順利完成任務。剛察到祁連 一百八十多公里,山路狹窄迂曲,部分路段崎嶇不平,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還是克服了種種困難,既確保了自身安全,又保證了手術安全,目前已100%地高質量成功完成此類手術5例,并采取了不放置引流管、不置尿管、多模式鎮痛等快速康復新理念,大大提高了療效。贏得了患者及其家屬對山東專家的信任和感激。這也給山東“援青門診”異地整合幫扶和醫護一體化治療幫扶新模式增添了動能,再一次用實力擦亮了“山東醫生”的品牌。
工作中點點滴滴的進步和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各級領導的指導和信任,離不開戰友們的鼓勵和幫助,也離不開剛察同事們的支持和合作。作為山東省援青醫療隊中的一員,我始終求真務實、踏實工作,用熱愛奉獻詮釋著“同飲黃河水,共譜魯青情”的深厚情誼,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對醫療事業、全心全意服務患者的堅定承諾。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