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聊城晚報》4版
在山東坤龍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位于東阿縣牛角店鎮)的愛國擁軍教育展室內,眾多將帥的掛像整齊排列,無聲地訴說著往昔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展示了先輩們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壯志豪情。除此之外,展室內還陳列著毛主席像章、兵器、軍用通信裝備等大量珍貴的紅色主題文物,宛如一座紅色文化的寶庫。
王光杰在吹沖鋒號
展室的創建者是退役軍人王光杰。12月23日,記者與他進行面對面交流,了解到展室創建背后的動人故事。
傳承紅色文化
彰顯愛國擁軍情懷
將帥掛像墻
踏入愛國擁軍教育展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面以紅色為底色的將帥掛像墻。照片分為彩色和黑白兩種,站在掛像墻前,莊重肅穆之感撲面而來,浩然之氣滌蕩心胸。
進入大廳后左轉,便來到國防教育展廳。展廳內,眾多展板依次排開,內容涵蓋“紅色記憶”“新中國國防大事記”等主題,生動展現了不同時期的重大革命或國防事件,圖文并茂,極具感染力,置身于此,讓人不由得撫今追昔,深感和平生活來之不易。此外,展廳內還陳列著起爆器、手榴彈、行軍鍋等不同年代的兵器和軍用設備,讓人仿佛穿越時空,重回那段戎馬倥傯的崢嶸歲月。
國防教育展廳一角
在關心下一代展廳,同樣擺放著大量精心制作的展板,詳細介紹了關心下一代委員會的來歷等內容。展廳內陳列的軍用卡車、軍用摩托、高射炮等不同類型的軍事模型,做工精巧、別具匠心,深受孩子們喜愛。這些模型不僅能激發孩子們對國防知識的濃厚興趣,還能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擁軍愛國的種子。
公司黨群活動中心也是展室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的一幅幅展板、一張張照片,以歷史脈絡為主線,貫穿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等各個時期,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歷史長卷,讓參觀者深刻感受到歷史的厚重,體悟到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退役不褪色
發揮展室更大社會價值
展示的沖鋒號等
王光杰出生于1961年,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人,退役后被安置在聊城工作。多年來,他在商業領域拼搏奮進,如今是山東坤龍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談及創建愛國擁軍教育展室的初衷,王光杰感慨萬千。作為一名退役軍人,他退伍不褪色,始終牢記報效祖國的神圣使命,心中涌動著有所作為、回饋社會的責任感。“近年來,公司發展蒸蒸日上,效益很好,我便思考如何為社會發展、為后代成長貢獻一份力量。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發揮自己作為一名退役軍人的優勢,創建一處愛國擁軍教育展室。”王光杰說,懷著這份堅定的信念,從2018年到2022年,他歷時4年,自掏腰包花費數百萬元,精心建造了這座愛國擁軍教育展室。
展室建成后,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展室先后獲得“聊城市退役軍人思想政治工作示范點”“聊城市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東阿縣關心下一代紅色教育基地”等多項榮譽稱號。如今,到展室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其中還有多位開國元勛的后代。
陳列的毛主席像章
除了致力于展室建設,王光杰還熱心投身公益事業。每年春節,他都會帶領公司員工到附近村莊慰問80歲以上的老人,為他們送去生活必需品。每逢“八一”建軍節,他都會前往東阿縣武裝部開展慰問活動,送去大量物資,以實際行動表達對軍人的敬意、對部隊的支持。此外,他還資助了2名困境大學生,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用愛心點亮他們的未來之路。王光杰的善舉不僅給身邊人帶來了希望,還在當地營造了擁軍優屬的良好社會氛圍。
“我將永葆軍人本色、勇擔使命,充分發揮展室的作用,讓更多的人在這里回顧歷史、緬懷先烈,厚植愛國情懷。”展望未來,王光杰堅定地說。
文/圖 記者 劉偉 張承斌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