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永偉
在中醫藥發展與創新的道路上,總有醫者以仁心仁術承襲岐黃之道、守護生命健康,東昌府區婦幼保健院婦兒中醫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邢德強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小兒推拿中醫泰斗張素芳教授的學術傳承人,憑借精湛醫術在中醫藥領域深耕不輟。
邢德強為患者把脈問診。 馬新濤 攝
邢德強擅長運用中醫調理多種疾病,在呼吸系統疾病、脾胃病,過敏性疾病、情志病的治療方面,都有獨到見解。在技術上,他將中西醫結合與中醫外治療法巧妙融合,特別是在兒童多動癥、抽動癥等病癥的治療及兒童學習能力提升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他用岐黃之道為婦兒安康筑起一道堅實屏障。
門診量每天多達六七十人次
行醫20多年來,邢德強一直堅守在婦兒科臨床診療一線,幾乎每個工作日,慕名前來就診的患者絡繹不絕。據統計,邢德強的日均門診量達60—70人,實施預約就診后,他的號一放出,不到30秒便被約滿。
5月6日上午,東昌府區婦幼保健院邢德強工作室門前人頭攢動,患者耐心等待著被叫號。診室內,邢德強在為病患仔細把脈問診。
3歲2個月的佳佳(化名)安靜地坐在媽媽的懷中,不時咳嗽兩聲,并按照邢德強的指示依次伸出了左手、右手和舌頭。小家伙咳嗽流鼻涕,半個月了還沒好。經過把脈、查看舌苔、摸了摸佳佳的肚子后,邢德強告訴佳佳媽媽:“孩子舌苔白、厚、膩,是肺熱癥狀,需要調理脾胃、化濕祛痰,再做些理療。”
5歲的昕昕(化名)一段時間以來注意力不集中、愛動。邢德強診斷后,在其左右手手腕和耳朵的特定穴位上實施了壓豆療法。“這種療法可代替針灸,臨床實踐中應用較多,可治療小兒心煩意亂、多動等癥狀,能起到安神定志、除濕的作用。”邢德強說。
6歲4個月的宸宸(化名)出現夜間咳嗽,晨起鼻塞、流涕、眨眼、聳肩等癥狀。邢德強診療完畢向宸宸父母說:“孩子多動是并發癥狀,根源是身體陰陽失調,這次感冒導致感染加重。”邢德強給宸宸開了一周的中藥,并配合穴位貼敷療法。得知此次治療無須輸液,宸宸的爸爸感慨道:“找邢大夫看病,不僅孩子痛苦少,見效還快。”
將中醫兒童保健理念推廣至全省
“若想要得小兒安,須受三分饑與寒;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一點肉;魚生火、肉生痰,蘿卜白菜保平安……”在診室外走廊的墻上,掛著一副《中醫育兒歌》,它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活潑的形式,向過往群眾傳播著健康育兒的理念和知識。這也是邢德強和所在醫院一直以來專注兒童保健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們致力于小兒過敏和發育行為性疾病的研究,創新性提出‘兩動一閉一提升’(兒童多動癥、抽動癥、自閉癥和提升兒童的學習能力)的中西醫融合特色治療方案,并將中醫兒童保健理念推廣至全省。”邢德強介紹。
中西醫兒童發育行為專科專注于兒童生理發育問題及心理行為問題的治療,如發育遲緩、多動癥、學習障礙、自閉癥、焦慮癥等,通過口服中藥、針灸、推拿、心理輔導等方式,結合現代醫學的評估和干預手段,建立“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的診療體系,以改善疾病預后,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中醫在特發性矮小、性早熟、小于胎齡兒的治療等方面有顯著優勢。”談到如何讓孩子告別矮小癥,邢德強說,“中醫認為脾主肌肉四肢,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生長發育所需營養全賴脾運化功能吸收與轉運;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促生長,骨骼和大腦的健康發育,取決于腎氣是否旺盛;肝主筋,肝氣舒暢才能生發成長、肝血充盈則能滋養筋脈促進睡眠,使身體分泌更多的生長激素。因此,適當進行中醫干預調理,能明顯促進兒童長高。”
“岐黃大道有人行,老邢很行”
2016年成功研發中醫兒童體質辨識軟件,填補了山東省空白;2017年獲得東昌府區“優秀醫師”榮譽稱號;2021年榮獲全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優秀個人;2023年成立邢德強工作室,并獲得“聊城市好醫生”稱號……邢德強一直深耕岐黃之道,他認為獲得的各項表彰和榮譽是對自己行醫20多年來工作的肯定,更是對如何更好地護佑婦兒安康的一種激勵。
在醫學界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吵吵鬧鬧小兒科,經驗老成中醫科。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邢德強通過診療就能準確判斷兒童體質特征:“把完脈之后孩子什么體質特征了然于胸。”無論在哪個地方行醫,他見不得孩子痛苦,總是想方設法幫助他們,堅持“能門診的就不住院,能吃藥的就不輸液,能用中藥調理的就不用西藥”。
這也是一名中醫藥人的責任、擔當和胸懷。
“中醫是一門整體醫學,把人當成一個整體來看待,所以治療時從人出發、以人為本。中醫還是大道至簡至深的一門學問,作為一名中醫藥人,要不斷進行臨床臨癥實踐,在實踐中總結提升。”邢德強告訴記者,“‘擇一善而固執之’,選擇中醫,我從來沒有后悔過,每天讀經典、做臨床總結,這樣自己的水平才能不斷提升,才能更好地為老百姓除疾祛痛、解決各種健康問題。”
同事這樣評價他:“有了老邢,是孩子們的大幸;有了像老邢這樣的醫者,是東昌婦幼的大幸。岐黃大道有人行,老邢很行!”邢德強微信簽名中寫道:中醫佑兒,致良知,不辜負。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