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聊城晚報》1版
記者5月9日從高唐縣博物館了解到,該館藏品唐代貼花三彩爐日前登上國家文物局主管的《文物天地》雜志封面,引發(fā)文博界廣泛關注。
2025年5月《文物天地》封面
高唐縣博物館有關負責人劉兆展介紹,貼花三彩爐為該館舊藏,是唐三彩中的珍品。其釉色浸潤自然,以黃、綠、藍為主色調,釉面光潔絢麗,貼花工藝精湛,浮雕花卉與寶相花紋飾立體生動,體現(xiàn)了唐代三彩器物的高超技藝。唐三彩作為盛唐文化的象征,融合了多元藝術風格與絲路文化交流的印記,此爐的貼花裝飾體現(xiàn)了唐代工匠對立體美感的極致追求。
《文物天地》作為國家級權威期刊,此次選擇高唐縣博物館貼花三彩爐作為封面,凸顯了學界對其價值的認可。專家指出,該器物不僅工藝精湛,更因唐三彩中“掛藍”技術的罕見性(以鈷料為呈色劑,通過絲路傳入中國)而備受矚目;其貼花工藝與釉色交融的視覺效果,被視為唐代審美風尚的縮影。配合該封面,《文物天地》本期在內文刊發(fā)《聊城地區(qū)館藏唐代三彩爐初探》一文。
“據(jù)我們了解,這是聊城出土的文物首次登上該雜志封面。這個唐代貼花三彩爐不僅印證了唐代高唐地區(qū)手工業(yè)的繁榮,也為研究唐三彩的釉料配方、燒制工藝及地域文化傳播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jù)。”劉兆展說。
在唐代三彩爐屬于高檔器皿,制作程序復雜,需經二次入窯燒制,生產成本較高,只有達官顯貴、宗教人士才有可能使用,所以較多發(fā)現(xiàn)于當時最為富庶的兩京地區(qū)。而三彩爐在聊城大量出土,則反映了唐代時期聊城受兩京地區(qū)影響較深,以及當時聊城經濟繁榮和交通運輸?shù)谋憷瑸樯钊胙芯苛某翘拼鷷r期經濟生活、貿易交流和民眾信仰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高唐縣博物館館藏文物跨越漢、唐、遼、明、清等朝代,除了唐代貼花三彩爐,還有漢代綠釉陶樓、宋代大觀圣作之碑、宋代越窯青釉蓮瓣紋瓷碗、遼代白釉鳳首瓶等珍品,共同豐富了高唐作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xiāng)”的文化底蘊。
2023年高唐縣博物館新館遷入高唐書畫文創(chuàng)產業(yè)園內,建筑面積達5200平方米,設有現(xiàn)代化展廳與文物庫房,為貼花三彩爐等珍品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和保存環(huán)境。高唐縣博物館通過數(shù)字化展陳、社教活動等方式,讓文物“活起來”,吸引了眾多市民關注傳統(tǒng)文化。
文/記者 路子強 通訊員 田雪 圖/高唐縣博物館提供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lián)合主辦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