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林金彥
初夏時節,東昌湖畔,惠風和暢,群賢畢至。
5月15日上午,山東聊城軸承產業高質量發展專家服務團暨2025年專家聊城行活動座談會在市會議中心舉行。來自全國各個領域的50余名專家齊聚一堂,匯聚人才與科技的力量,聚焦聊城軸承產業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把脈開方、精準賦能,為聊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獻智出力。
本次活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指導,山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以及聊城市委、市政府主辦。5月14日至16日,專家們與我市有關企事業單位進行交流合作,并赴部分縣(市、區)考察對接,圍繞軸承產業、醫療健康、數字技術、低空經濟、現代農業、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深入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和人才培育,為產業發展把脈問診、精準賦能。
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錨定“走在前、挑大梁”,深入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雙向發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努力贏得高質量發展主動權。
人才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是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我市堅持把人才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引擎,緊盯產業“需求端”和人才“供給端”,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和“青年興聊”工程,優化升級“人才新政35條”,創新推出“青年興聊16條”“技能興聊16條”等人才新政,打造起“人盡其才、近悅遠來”的良好人才發展生態。
特別是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堅持“高端引才、柔性引才”,連續舉辦8屆“專家聊城行”活動(本次是第9屆),累計邀請500余名高層次專家來聊對接合作,簽約項目300余個,解決技術難題1000余項,為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強勁動能。
軸承產業的發展歷程,是我市做深做細“人才+產業”文章,持續深化產學研融合發展的生動縮影。軸承作為現代工業的“關節”,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重要關鍵領域。作為全國五大軸承產業集聚區之一,我市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推動軸承產業從傳統制造邁向智能升級,從區域品牌走向國際舞臺。當前,我市軸承產業已形成了從原材料加工到精密制造、倉儲物流、產品銷售的全產業鏈布局,能夠生產內徑小到一毫米、大到兩米的上萬種型號高端軸承,在低空飛行器、工業機器人、風力發電、精密醫療器械等領域,都有聊城的“隱形支撐”。部分聊城企業和相關科研院所以及行業專家持續深化合作,不僅完成了智能化生產線升級,還在薄壁軸承等關鍵技術上打破國際壟斷,甚至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小軸承轉出大產業”的傳奇背后,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精準施策、企業的創新拼搏,以及連續多年“專家聊城行”活動的智力支撐。
本次“軸承產業高質量發展專家服務團”和“專家聊城行”活動共同舉辦,讓“專家聊城行”連續8年積累的品牌效應更加凸顯,有了更高的資源。會前,參加活動的專家與聊城企事業單位進行了深入交流,多個項目達成了合作意向。今后,與會專家還將持續聚焦聊城產業需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項目對接、實地指導、平行論壇等多種方式,推動更多關鍵技術突破和優質項目落地,為聊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集聚更多人才動能、提供更多智力支撐。
我市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持續深化產學研融合發展,全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超前布局,讓城市與人才的“雙向奔赴”跑出“加速度”,奏響新時代“兩河明珠”的發展樂章!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