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九鐵路聊城段,灼熱的鋼軌在烈日下泛著刺眼的光。這里有一群特殊的“玩火人”——他們與近60℃的地表高溫為伴,與3000℃的熔融鋼水共舞,用手中的焊槍“縫合”著鋼軌的裂痕,牢牢守護著萬千旅客的平安旅途,托舉著海量物資的順暢運輸。日前,記者走進國鐵濟南局聊城綜合維修車間,近距離感受這群“玩火人”的艱辛與擔當。
工作人員更換傷損鋼軌并進行無縫焊接
7月15日上午11時,酷暑難當,而毫無遮蔽的京九鐵路鋼軌表面,溫度計指針已超過60℃的刻度線。道砟石滾燙,空氣仿佛凝固,在這樣的“桑拿房”里,國鐵濟南局聊城綜合維修車間焊軌班的師傅們,開始了他們一天中最關鍵也最艱苦的“戰斗”——更換傷損鋼軌并進行無縫焊接。
“暑運加高溫,電煤運輸需求大,京九線現在車流密度非常大。保障列車跑得又快又穩,關鍵看鋼軌是否平順無縫。”工長張慶智抹了把臉上的汗水,豆大的汗珠立刻又沁了出來。他告訴記者,高溫天氣鋼軌內部應力大,傷損風險增加,必須利用寶貴的列車運行間隙,爭分奪秒完成更換焊接任務。作業前,藿香正氣水是每個人必喝的,這是應對中暑的第一道防線。
焊軌,遠非常人想象的“一焊了之”。它是一套精密如鐘表、強度如鍛鐵的組合拳。首先將重七八百公斤的新鋼軌精準“對位”。“誤差必須控制在1毫米以內,比頭發絲還細。”張慶智彎著腰,眼神銳利地盯著軌端縫隙,指揮工友們進行毫米級的調整。烈日炙烤加上道砟輻射的熱浪,工人們的工裝早已被汗水浸透,緊貼在背上,又在高溫烘烤下迅速泛出白色的鹽漬。
工作人員正在安裝焊軌坩堝
對軌只是前奏。緊接著是高達900℃的預熱工序,焊槍噴著火焰,舔舐著鋼軌接頭。張慶智全神貫注,秒表不離手。“預熱時間差一秒,效果可能有天壤之別,必須卡控到秒!”4分鐘過去,鋼軌端頭已被燒得通紅,散發出灼人的熱度。
真正的“玩火”時刻到了。兩名工人迅速抬上一個特制的、形似“砂鍋”的坩堝,穩穩架在燒紅的軌縫上方。點燃焊劑的瞬間——“轟”!刺目的光焰猛地騰起,伴隨白煙和熱浪向四周擴散。溫度計在此刻失去了意義,中心溫度瞬間突破3000℃。熔化的鋼水如巖漿般灌入軌縫,將兩根冰冷的鋼鐵徹底熔鑄為一體。這個半徑三米的核心區域,成了名副其實的“禁區”,灼熱的氣流讓皮膚刺痛,刺眼的光芒令人無法直視。
“這里面是特種焊劑,溫度必須達到3000℃以上,才能保證鋼軌分子完全融合,形成真正高強度的無縫連接。”職工吳孝凱在安全距離外解釋,他臉上同樣掛滿汗珠,眼神卻緊盯著那團跳躍的“白火”。
短暫的焊接間隙,一根冰棍帶給工友們難得的清涼。但這并非結束。焊接處冷卻后,還有更為艱苦的精細打磨環節在等著他們。穿上厚重的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和面罩,工人們又操起砂輪機。霎時間,火花密集地噴射在防護服上,發出噼啪爆響。噪聲、粉塵、四濺的火星,加上防護服內急劇升高的體溫,剛剛被高溫蒸干的工作服,轉眼間又被汗水濕透。他們不為所動,一遍遍打磨、測量,直到焊接處與鋼軌本體平滑過渡、渾然一體。
最后一組數據達標,張慶智直起酸痛的腰背,望著遠處一列滿載旅客的列車平穩駛過,黝黑的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夏天干這活,是真遭罪,又烤又悶又累。但每次聽到列車安全通過的輪軌聲,看到旅客們順利到達,就覺得咱這汗沒白流,這‘火’沒白‘玩’。”
文/圖 記者 白文斌 通訊員 寇春珂
2025-07-18 15:54:57
2025-07-18 08:10:01
2025-07-18 09:07:35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