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孫克鋒 通訊員 謝真真)7月25日上午,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展示體驗廳正式揭牌,標志著茌平洪官屯鎮、茌平城區、聊城古城區、聊城開發區四地聯動的成無己中醫藥文化弘揚格局全面形成,為中醫藥文化傳承注入新活力。
新揭牌的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展示體驗廳,坐落于茌平城區新政路新政橋西50米路北,集宣傳、展示、教育、體驗功能于一體,系統呈現成無己的生平軌跡、學術成就與流傳千年的醫道故事,全方位展現這位醫學大家的精神內核。更具特色的是,體驗廳打造了“可觸摸、可參與、可帶走”的互動場景:親手調配一味驅蚊香囊,學習一組代茶飲的配伍秘訣,讓古籍中高冷的中醫藥文字,化作指尖可及的生活溫度,推動“學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作為成無己紀念館主館,茌平區成無己紀念館位于茌平區洪官屯鎮,建筑面積達2600平方米,為三層仿古建筑群,由紀念館主體、廂房及庭院構成。館內380余件展品系統梳理成無己生平事跡與學術脈絡,包括其注解《傷寒論》的開創性貢獻、經典診療案例,以及古代中醫器具、中藥標本等,成為解碼成無己醫學思想的核心陣地。
分布于聊城古城區的兩處場館各有側重:古城區館位于樓北大街5號,不僅設有成無己中醫藥文化長廊、行醫處碑、診脈銅像,還恢復了家傳老字號“成頤堂”,設立無己書院,并陳列著全國名老中醫谷越濤教授收藏的珍貴中醫藥文物,重現歷史場景中的醫道傳承;膏方館坐落于聊城古城區葉家園子街東首,是世界上收藏中醫膏方數量最多的博物館,館內以陰陽黑白為主色調,核心展廳按五行布局分設五廳,藏10萬余張涵蓋宋元明清至近現代的名醫膏方(含施今墨、張簡齋真跡)、322套醫藥善本(如康熙版《黃帝內經》)、1500冊未刊名醫手稿(含孟河醫派珍本),以及元代紫釉香薰爐等1500余件歷代藥具。
成無己紀念館開發區館位于東昌路與中華路交會處向北200米路東,以“實踐傳承”為核心定位,恢復“成頤堂”老字號并邀請名醫坐診,讓中醫藥文化從展示走向應用。
宋金時期名醫成無己因首次全面注解《傷寒論》、開創方論先河,被譽為“國醫亞圣”,是聊城中醫藥傳統文化中極具分量的標志性符號。近年來,聊城持續挖掘成無己中醫藥文化,先后建成茌平區成無己紀念館、成無己紀念館古城區館、成無己紀念館膏方館、成無己紀念館開發區館(統稱成無己紀念館)。2025年2月,成無己紀念館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命名為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成為國家級中醫藥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
山東省基層名中醫、茌平區成無己紀念館館長袁恒勇說,四地場館各有側重又緊密聯動,既守護著成無己中醫藥文化的根與魂,又通過沉浸式體驗讓古老智慧煥發新生,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創新開辟了獨具特色的“聊城路徑”。
2025-07-29 14:35:41
2025-07-29 14:23:12
2025-07-29 11:42:26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